崇山峻岭间,云雾缭绕处,一丛丛翠叶如伞的黄精悄然生长,根茎横卧泥土之下,形似生姜,质地饱满如蜜蜡。江西多花黄精,这味深藏于武夷山脉与罗霄山脉的“山野隐士”,自古便是道家典籍中的“仙人粮”,也是江南药膳里低调的滋补明星。
江西多花黄精以九江市、井冈山等地为盛产区,《本草纲目》称其“补诸虚,填精髓”,民间更有“北有人参,南有黄精”之说。现代研究揭示,其肥厚的根茎富含黄精多糖、氨基酸、锌、硒等成分,既能增强免疫力,又可调节血糖代谢。更妙的是,经“九蒸九晒”古法炮制后,其燥性褪去,甘润倍增,化作乌黑油亮的“黑金条”,成为药食兼优的“平民人参”。
在江西人的养生智慧中,黄精是化平凡为神奇的魔法食材。客家人习惯将黄精切片与土鸡同炖,汤色清亮、滋味回甘,谓之“山中元气汤”;庐山的药农则爱用黄精泡酒,佐以枸杞、红枣,酿成一坛“不老延年饮”。就连街头小吃也藏着黄精的妙用——赣南的“黄精米糕”,以黄精汁浸润糯米,蒸出琥珀色的糕点,甜糯中透着草木清香。
黄精的文化脉络同样悠长: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修仙者辟谷时常嚼黄精代粮;唐代诗人杜甫写下“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的赞叹。而江西人更将这份山野灵性融入生活,春日采鲜黄精凉拌,春夏之际,采黄精嫩叶、花蕾凉拌或清炒或做蛋饼,秋日晒制黄精茶,冬令则以黄精膏滋补肾气,四季轮回间,人与自然的共生哲学尽在一羹一饭中。
从道家仙方到百姓灶台,多花黄精承载着江西山水孕育的滋补密码。它不似人参矜贵,却以温润之力默默滋养,恰如赣地文化中的低调与坚韧——深埋厚土,静候时光,终成滋养生命的东方智慧。
来源: 江西省药膳食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