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开花前后的管理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桃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的品质。以下是开花前后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技术:
1. 温度管理
- 萌芽期温度控制:设施桃树在萌芽后对温度的要求不一,应精准掌握。此时期是关键阶段,需特别注意温度的调控。
2. 地膜覆盖与撤膜
- 湿度管理:开花前覆盖地膜是为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桃花散粉。黑膜和白膜均可使用,效果相当,但黑膜盖后不生杂草。撤膜时间为硬核期,撤膜后不能再覆。
3. 授粉
- 授粉方法:从初花期开始,可用鸡毛掸子轻掸开放的花朵,每天掸授一次,直到谢花为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授粉率。
4. 疏果
- 疏果原则:依照枝条数量留果,在正常修剪的情况下每个枝条留果量大约0.5千克(成熟时),长的枝条适当多留,短的枝条少留。
5. 树体管理
- 抹芽与控制背上直立枝:从桃树萌芽期开始进行树体管理,主要是抹芽和控制背上直立枝。背上直立枝要扭梢,改变其生长方向,使生长势缓和。
6. 施肥
- 追肥:设施桃树硬核期后要追肥,主要追施化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肥量为桃棚预产量的2.5%。方法是在树的行间开沟,沟深10厘米,施后覆土并浇水。
7. 病虫害防治
- 综合防治措施: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氟啶虫胺腈等,并遵守使用说明。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如合理施肥、修剪、利用天敌昆虫等。
通过上述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桃树的健康生长,提高果实品质,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应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寻求更加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来源: 王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