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医学》发布的干细胞疗法2a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评分(MMSE和ADAS -Cog),且未报告严重不良反应。

阿尔茨海默病与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致命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同时伴随神经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丢失和脑萎缩。

据统计,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中,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高达6.0%

尽管近年来美国FDA批准了多款治疗AD的药物,但这些药物仅能起到一定的延缓病情进展作用,临床上仍迫切需要更多有效的治疗措施。

而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多种疾病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特性,使其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想选择之一。


Lomecel-B(现名为laromestrocel)是Longeveron公司研发的一种同种异体细胞疗法,由从年轻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的特化细胞MSC制成,这些细胞能够对损伤或疾病部位产生反应,并分泌具有免疫调节和再生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

为了评估laromestrocel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a期临床试验。

出人意料的研究结果

该试验于2021-2022年间在美国10个医学中心进行,共招募了49例轻度AD患者,以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4个组中,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随访时间为39周。

具体分组及治疗方案如下:

· 组1(安慰剂组):每月一次输注安慰剂,共4次。

· 组2(单次注射组):第一剂输注2500万个细胞,后3个月每月输注一次安慰剂。

· 组3(中剂量组):每月输注一次2500万个细胞,共4次。

· 组4(高剂量组):每月输注一次1亿个细胞,共4次。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laromestrocel的安全性,次要终点包括脑萎缩速度的减缓和认知功能的改善。

最终,laromestrocel在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方案中均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治疗组患者未出现输注反应、ARIA(脑 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超敏反应或死亡事件,达到了主要终点,显示出其在治疗轻度AD患者时的高安全性

第39周时,安慰剂组出现显著的全脑萎缩,而laromestrocel治疗组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其中,组3(25M×4)和组4(100M×4)全脑萎缩减少最高达57%(P=0.006,n=11;P=0.009,n=10);联合治疗组(第2-4组)全脑萎缩进展速度较安慰剂组减缓48.4%(P=0.005,n=32)。

另外,治疗组患者的海马体萎缩减少62%,这对于记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海马体是大脑中与记忆形成、储存和回忆密切相关的区域,其萎缩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治疗组患者的颞叶皮层萎缩减少72%,脑室扩张减缓34%-40%。颞叶皮层在语言理解和产生、听觉处理以及某些类型的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萎缩的减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记忆功能。

laromestrocel还对左侧颞叶皮层、右侧颞叶皮层、右侧内侧颞叶皮层、右侧丘脑和额叶皮层等脑区的体积维持有积极作用,减缓了这些区域的萎缩速度,进一步表明其对大脑整体结构的保护作用。

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单次注射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提升0.9分,显示出一定的认知功能改善趋势;高剂量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5.3分,表明laromestrocel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潜在疗效。

通过综合AD评分(CADS)评估发现,治疗组疾病进展减缓,且部分达到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支持了其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

laromestrocel在2a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显著减缓脑萎缩和改善认知功能的潜力,以及良好的安全性,使其成为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尽管目前的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等局限性,但其初步成果已为后续的3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更长时间的治疗和随访研究的开展,laromestrocel有望在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取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疗效验证。同时,Longeveron公司也在多个适应症中对Lomecel-B展开评估。

其针对AD、与衰老相关的虚弱、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HLHS)的临床试验均已进入2a/2b阶段,这将进一步拓展干细胞疗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

此外,laromestrocel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快速通道资格以及针对HLHS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罕见儿科疾病资格等,标志着其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这种创新疗法提供了可能。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科普性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