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科普中国高校行”优秀科普作品-图文类)

海南环岛海域——海洋鱼类蓝色伊甸园

海南大学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24级 冯锃

指导老师:宋一清

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是中国南海北部的重要岛屿,其周边海域拥有复杂的水文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南海暖流和沿岸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这里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海洋旅游胜地,更是海洋鱼类的天堂。海南环岛的海域,从清澈的珊瑚礁浅滩到深邃的外海,孕育着无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类。它们在这里繁衍、生存,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

一、海之环,鱼之梦:海南环岛鱼类探秘

海南环岛的海洋鱼类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海南岛周边海域已记录的鱼类超过1000种。这些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海域和生态区域,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海洋生物群落。

(一)珊瑚礁的守护者:小丑鱼

小丑鱼是海南环岛海域中最为人熟知的鱼类之一。它们通常生活在珊瑚礁的海葵附近,与海葵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小丑鱼的体色鲜艳,橙色的身体上点缀着白色条纹,非常醒目。它们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而海葵则为它们提供了庇护所,帮助它们躲避天敌。

(二)海洋中的“变色龙”:蝴蝶鱼

蝴蝶鱼是海南环岛海域的“颜值担当”。它们的体型扁平,色彩丰富多样,有的身上带有鲜艳的条纹,有的则点缀着各种斑点。蝴蝶鱼最大的特点是它们能够像变色龙一样改变体色,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躲避捕食者。它们主要以珊瑚礁中的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三)深海的“精灵”:花园鳗

在海南环岛的深海沙地和珊瑚礁边缘,常常能看到一种奇特的鱼类——花园鳗。它们的身体细长,像一根长长的鞭子,通常只有头部露出沙面,身体的其余部分则深深地埋在沙子里。花园鳗的头部很小,眼睛和嘴巴都长在头部的前端。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当有猎物靠近时,它们会迅速伸出身体,将猎物捕获。

二、为什么海南岛周边海域能成为海洋鱼类的天堂

海南岛四面环海,拥有广阔的海域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从北部的琼州海峡到南部的南海海域,从东部的万宁、陵水到西部的昌江、儋州,海南岛的海洋环境复杂多样。这里有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生态类型,为海洋鱼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南环岛海域拥有复杂的海底地形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藻床、暗礁和浅海区域。这些生境为海洋鱼类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了其多样性的发展。

珊瑚礁: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是我国最适宜生长珊瑚的区域,沿着海岸走,可以见到星罗棋布的珊瑚礁盘点缀在海南岛的周围,就像一串华丽的珍珠项链。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样美丽的珊瑚礁,却是海南岛最勇敢无畏的海岸守护者。珊瑚礁是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其复杂的结构为仔稚鱼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庇护所,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海洋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海草床:在海南岛,海草床大多分布于东部沿岸,以海菖蒲、泰来草等种类为优势种,西部沿岸仅有零星分布。其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黎族自治县设有我国首个以海草床为保护对象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海草床中的海草和附着生物为海洋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海草的叶片和茎部也为海洋鱼类提供了遮蔽场所。

(二)季节性水流的影响

海南环岛海域受季节性水流的影响,春夏季节的海南暖流和秋冬季节的台湾寒流交替作用。这种季节性水流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还促进了不同海域鱼类的洄游和繁殖,增加了海洋鱼类的种类和数量。

(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海南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气候温暖湿润,海水温度较高,适合多种鱼类的繁殖和生长。此外,海南环岛海域的水质相对较好,透明度高,为海洋鱼类的生存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保护海南环岛环境,共筑海洋诗篇

海南环岛周边海域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海洋鱼类的“蓝色伊甸园”。这里不仅是鱼类的天堂,也是人类探索海洋奥秘、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窗口。保护这片海洋生态,不仅是保护海洋生物的家园,更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海洋生态,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片海洋的馈赠,守护这片蔚蓝的家园。

来源: 海南大学科普团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