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文山实验小学二(7)班的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文山学院筑梦科普基地,在这里开启了两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体 验科学与艺术碰撞的魅力。

当碘伏遇上维C:消失文字的奇妙探秘

文山实验小学二(7)班第1组的小朋友走进实验室,换上实验服,瞬间变身“小侦探”。实验台上,一场碘伏溶液与维生素C的“化学反应对决”正在上演。

在“密信显形”环节,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化身小小情报员。他们蘸取维生素C溶液在白纸上书写,看似空白无痕。可当碘伏喷雾轻轻洒落,褐色的神秘字迹骤然浮现,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地图重现,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奇,科学的神奇光芒在他们眼中闪烁。

接着,“褪色玄机”让孩子们又惊又喜。深褐色的字迹遭遇维C溶液的“魔法洗礼”后,颜色如同晨雾遇阳般悄然消散。志愿者用趣味动画比喻揭秘原理:维生素C作为强还原剂,将碘单质还原成无色的碘离子,抽象的“氧化还原反应”变成了孩子们指尖可视的魔术。

实验台还秒变创意工坊,进入“创意迸发”阶段。有的孩子用维C溶液绘制“瞬逝彩虹”,有的设计层层加密的“情报信”,还有人发现了不同浓度溶液的显色奥秘。一位小朋友高举自己的“自动消失的请假条”,打算给家人一个惊喜。

矿石的奇幻变身:从岩石到艺术颜料

文山实验小学二(7)班第2组的小朋友怀揣着“石头真的能变成颜料吗”的疑问,开启了一场跨越地质与艺术的奇幻之旅。

在“矿石寻宝密码”中,志愿者举起一块孔雀蓝色的石青矿石,告诉孩子们这是古代画师藏在石头里的彩虹,讲述古代壁画的“矿物色卡”秘密。孩子们轮流观察矿石纹理,透过它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彩色的世界。

在这场实践中,小朋友们亲眼目睹了这场奇迹的诞生,“哇,这是魔法”小朋友们充满童趣的惊呼声为这场奇迹增添了不少乐趣,他们亲身参与的这个魔术,将为他们的记忆增添不少色彩。

“古法研磨术”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匠人”,把赤铁矿放入研钵中研磨,研磨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交响曲。红色赤铁矿矿石在研钵里逐渐变成细腻的粉末,通过筛网过滤这些粉末,得到了最细的矿石颗粒。小匠人们用“水飞法”传统工艺祛除矿石颗粒杂质,再通过调胶,最终获取了在古代价值百金的矿物颜料。

最后在“色彩诞生记”,小朋友们用自制的矿物颜料在白纸上尽情挥毫,创意得到了充分展现。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了大地馈赠的色彩在掌心中苏醒。

阳光为科普基地镀上金边,活动进入尾声。孩子们开心的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一个个笑脸在阳光下绽放。文山学院筑梦科普实验基地,让氧化还原反应变得鲜活生动,让小朋友们见证了岩石蜕变为艺术的生命力,在他们心灵中点燃了“科学原来如此有趣”的火花,也埋下了“科学与人文共生”的种子。

来源: 筑梦科普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