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

东城区文汇中学 生佳意

序章

柳絮从窗外飞了进来,屋里温暖极了。洁白而轻柔的柳絮,在空中柔美地舞蹈。飞着飞着,便缓缓地飘落,飘落到地板上。一阵柔和舒缓的暖风吹过,将它从地面上轻轻地托起,一点点,柳絮越飞越高,在灯光的照射下可爱极了。柳絮那软绵绵的绒毛轻轻地触碰到了天花板,随即便旋转着缓缓地沉下来。

“林欣,陨石群还有多少天到达散逸层?”

“十五天左右。”

窗外有几片柳絮,从玻璃上滑过。

“每个陨石多大?”

“平均直径五米。”

“有方案了吗?”

“有一个初步的方案,但很难实现。”

柳絮又被吹起来,这次,娇小的柳絮落在了林欣宽厚的肩膀上。

“难在哪里?”

“怎么加速机器人?”

部长沉默了。

柳絮从林欣的肩膀上掉落,一抹残阳照在柳絮和林欣的脸上。黄昏时分,最后的一点阳光,洒满整个房间。夕阳一点点下坠,几乎看不到了。

陨石群

公元2060年,人类航空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访问了火星和金星,并在周围发射了数量可观的人造卫星。中国火星卫星总管看着这乏味的数据表,他看了十年了,卫星的情况总是像海水一样平静、稳定。

一个数据抓住了他的双眼:“卫星应有192台回应信号,实有191台回应信号”。总管刷新了几次数据,数据还是没有变。总管叫来了工程师,工程师也是一头雾水。

在新信息时代,人造卫星的运动已达毫米级,这种卫星失联的情况简直少之又少。可是,数据表中的数据还在变化。一台卫星失联,两台卫星失联,十台卫星失联……突然失联的卫星越来越多,所有技术人员都困惑极了,通过卫星监控检查是否出现了故障。通过调取监控,发现了有大量较大陨石经过卫星站,撞毁了多个人造卫星。

总管害怕起来,用最快的速度疏散全部卫星。可是由于信息延时,一台又一台卫星与陨石发生可怕的相撞、爆炸、毁灭。总管冷汗直流,双眼无神,对这突然的袭击手足无措。电脑画面上,一个个卫星火星四溅,触目惊心。当总管终于疏散了其他卫星后,卫星只剩下一百二十个了。所有人惊魂未定,总管声音发颤地说:“还有什么比这还可怕。”

当所有人冷静下来,技术人员说:“我们要尽快计算陨石群会飞向哪里,进行预判,以免产生更可怕的后果。”所有人用沉默等待计算的结果,而大多数人认为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窗外月黑风高,乌云遮蔽。更可怕的事情来了,技术人员读出了最后的判决书:如此浩浩荡荡的陨石群,平均直径5米,正以每秒8000米的速度飞向地球,还有19.5天到达地球。

直径5米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会在离地40公里的位置发生爆炸,每颗释放将近一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如此大数量的陨石,会将多个城市夷为平地。

白细胞机器人

林欣是中国航天部的主要研究人员,火星上有很多卫星由他组织发射并控制。当他得知陨石将来袭时,陨石还有19天到达地球表面,局势迫在眉睫。

经计算,陨石群将撞击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朝鲜、和日本部分地区。全世界都在急迫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各类想法百花齐放:将受灾地区人民全部迁走的移民派、发射导弹撞击陨石的反击派、用飞行器对陨石进行阻截的阻截派……如此多的方案中,大多都无法实行或极其荒谬。

起初,导弹撞击陨石,将其撞碎以减小伤害的方案受到了极大地重视,以至于开始准备发射导弹了。但是,经过大量的计算和验证,得出每个陨石间距太大,无法进行瞄准和射击,对陨石无法进行伤害。人们极痛惜地放弃了这个计划。

林欣也昼夜不休地思考着,好几天没有睡觉。十分疲惫的他,被一阵风吹过而发烧了。四十度的高烧,让他在昏睡中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用残存的自我意识还在思考着。

现代科技发达极了,人工智能演化出了新的路径:人工智能预判法。比如,你想打开电视,你就向遥控器走去。而屋内的人工智能就通过你走路的方向、微表情、语言等为依据,推算你此时想做什么。结果是,你有30%的可能要工作,70%的可能要打开电视。那么,人工智能就会根据概率推算出你大概率要看电视,在你还没有到达遥控器前,帮你打开电视。在每一个角落,都安设了这样的人工智能,预判你下一步的行动,几乎从来没有误判。人们在这样的帮助下,不仅更加快捷,更降低了犯罪率,因为人工智能判断出了罪犯想要犯罪的迹象。

林欣刚刚醒来,人工智能在一瞬间便送来了药物和温水,半梦半醒之间,林欣吃下药后,便继续昏睡过去。林欣难受极了,精神很不清醒,他在睡梦中,仿佛进入了自己的血液中,看着很多的病毒,一个个被白细胞发现、包围、吞噬……最后不知去向。他又想起了陨石,像个病毒一样入侵地球。地球、陨石、病毒、白细胞……想到这里,他猛地坐起来。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的脑中浮现:用一个类似白细胞的机器人,在空中吞噬掉陨石,最后离开,一切不就解决了吗?

林欣想象着这整个过程,一瞬间,一个完整的方案已在他心中成型,他兴奋地在自己的想法中寻找漏洞。林欣坐在床上思考了很长时间,整个计划的过程已十分清晰。当他稍微冷静了一点后,人工智能又为他送来药。喝完这一点药,他的病仿佛彻底好了。他奔向工作台,严密地设计整个计划。

脉冲推进方式

林欣将想法提交到上级,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审核通过了,唯一的问题是,想要做到吞噬陨石,机器人要和陨石的绝对速度降到0,也就是达到8000米每秒的速度,如何将一个物体加速到这种速度?

而对于仿生机器人,已有了初步的计划。在仿生机器人的内部,是机器人主脑和核电池。机器人用多层石墨烯和超减震材料包裹起非牛顿流体约200立方米和全景摄像头。并在非牛顿流体内部组装灵活的机械臂,由主脑控制。仿生机器人形状像白细胞一样,可变化。当仿生机器人的绝对速度和陨石为0时,靠近陨石,陨石撞击机器人后,机器人会变形,将陨石包裹至非牛顿流体内,变形过程由主脑控制。主脑运用了机器人预判法,根据陨石的速度和大小,预判每个陨石撞击时,它应处于怎样的状态才能拦截并吞噬陨石。当陨石装满机器人时,机器人会离开陨石群并减速,随即向地球的反方向行驶,完成对陨石的吞噬。机器人足够多,就能吞噬所有陨石。

林欣和航天部的人员讨论着解决方案,一个工作人员打开了一罐可乐,“砰”地一声,可乐喷了出来,溅了一桌子。林欣看着这个场面,灵光一现。他感觉这罐可乐如同一个核弹,爆炸后给周围空间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他突然想到,白细胞仿生机器人的结构很简单,由火星基地也可以制作,所以可以从火星发射机器人。并将核弹铺设于机器人的航迹上,每当机器人驶过时,核弹引爆,给机器人巨大的推力。在航迹上铺设多枚核弹,连环引爆,核弹足够多,机器人就可以达到目标速度。该思想叫做脉冲推进方式。

当他把设想告诉大家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亮了起来。
陨石越来越近了,时间越来越紧迫了,部长同意了林欣的白细胞机器人和脉冲推进方式计划,开始实施。
最后时刻

“报告!机器人制造完毕,核弹铺设完毕,计算模拟实验结束。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

核弹还有8天进入散逸层,全世界都等待中国航天部部长下最后的启动按钮。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3-2-1”,部长摁下按钮。“嘀~”10000个仿生机器人发射了。

二十分钟后,第一排核弹爆炸了。又过了十三分钟,第二排核弹爆炸了。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

机器人追上了陨石群,与其的绝对速度降到了0。

无数个机器人,带着所有人的希望,开始吞噬一个个陨石……

所有的陨石全部被吞噬了,人们松了一口气。可是,有三个机器人吞噬陨石后没有减速,仍向地球驶去。

天文台的人工智能看到了有奇怪的不明物体正朝着地球飞来,预判到有80%的概率引发灾难,它决定阻止这场灾难。这个人工智能,预判到6天后,这个不明物体将进入热层,它调动了多架航天飞机飞向热层。

陨石进入了热层,人工智能预判到了,将所有航天飞机都开向陨石。人们一阵惊呼。

一声巨响,飞机和陨石全部碎裂了,这所有过程都由这个人工智能掌控,经它预判,有90%的概率,最后这些碎片已经被撞得很小,并会掉入大海。

碎片掉入了大海,人类躲过了这场灾难,陨石群烟消云散。

尾声

林欣回到了平常人的生活,他刚刚谢绝了第三十四个媒体的采访。

林欣懒懒的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刚想拿起遥控器换台,人工智能快了他一步。

柳絮从窗外飞进屋里,远远地飘了很久,从阳台一直飘到了客厅。

柳絮飘到了林欣温暖宽厚的肩上,窗外是美丽的晚霞,金黄璀璨的阳光,照亮了柳絮和林欣的脸。

指导教师:于靖

来源: 崇文青少年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