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有一种较为隐匿却危害不容小觑的疾病——铬鼻病,它就像潜伏在某些行业工作者身边的 “隐形刺客”,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鼻部健康。

一、铬鼻病的定义

在电镀、制革和焊接等行业,工人常常会接触到铬化合物。六价铬是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元凶,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毒性。当这些铬化合物以粉尘、烟雾等形式飘散在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体的鼻腔发生接触。六价铬化合物因不与鼻黏膜表面蛋白相结合而沉积在鼻表面,引起鼻腔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导致鼻腔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有研究表明,铬化合物浓度高于0.1mg/m3时,即可发生鼻部慢性损害和铬鼻病。

二、铬鼻病的临床症状

在接触铬化合物的早期,患者通常会感到鼻腔内有刺痛或烧灼感,仿佛鼻腔黏膜被针刺或火焰灼烧一般,同时会不自主地流出大量清水样的鼻涕,鼻塞症状也开始出现,使得呼吸变得不够顺畅,此外还常伴有打喷嚏的情况。这些早期的刺激症状可能在一至两个月后自行消失,但鼻腔内的病变却可能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继续缓慢发展,有时仅在定期体检时才被发现。随着病程进展,鼻腔黏膜干燥,鼻毛可能因铬破坏鼻前庭毛囊组织而脱落,导致防尘功能丧失。鼻黏膜纤毛活动受到抑制,黏膜腺体分泌功能减弱,从而造成鼻腔黏膜干燥,干痂形成。患者还可能因鼻中隔黏膜被铬尘或铬酸雾破坏,出现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三、预防铬鼻病具体措施

(一)通风魔法

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密闭化和自动化操作,减少六价铬化合物的逸散。同时,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降低铬化合物的浓度。此外,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减少铬化合物在工作场所内的积聚,也是预防铬鼻病的重要措施。

(二) 超级面具

工人应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和防护手套,避免铬化合物直接接触皮肤或呼吸道。工作前可在鼻黏膜涂抹防护油膏,工作后及时洗澡、换衣、漱口,避免将污染物带回家。此外,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企业应提供相关培训,确保工人掌握正确的佩戴方法。

(三)健康体检雷达

定期为接触铬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新入职员工应进行就业前体检,患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呼吸道疾病以及严重皮肤病者,均不宜从事铬作业。用人单位还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调离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安排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医学观察或诊断。

(四)知识盾牌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了解和熟悉铬鼻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一定严格按照生产安全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同时避免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例如用手抠鼻、揉捏鼻腔等,防止进一步造成鼻腔黏膜的损伤。。

(五)医疗干预

对于已经出现鼻腔黏膜损害但未穿孔者,需要暂停镀铬作业,远离铬酸盐环境。治疗上采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鼻腔,以及10%依地酸二钠钙软膏均匀涂抹鼻腔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鼻腔黏膜的恢复和愈合。对于已经发生穿孔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鼻中隔修复术来治疗。

铬鼻病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其危害不仅局限于鼻部,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落实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铬鼻病的发生。企业和劳动者应共同努力,提高对铬鼻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护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来源: 头号感官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