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龙泉驿区科教资源丰富、中小企业主体众多,拥有驻区高校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聚集科技型中小企业345家,博士人才总量达1221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全市2.9%,在全市23个区(市)县中排名第13),但这个资源优势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一方面,高校博士缺项目、缺经费、缺技术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人才、缺技术、缺科研仪器设备,高校博士师资力量与中小企业创新需求缺乏对接平台,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的情况长期存在。2023年3月,龙泉驿区科协赴中国科协学习交流时,中国科协推荐龙泉驿区学习借鉴浙江省衢州市博士创新站建设工作经验做法,为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广积累更多地方实践经验。5月,龙泉驿区科协赴浙江省衢州市考察学习博士创新站建设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6月,龙泉驿区借鉴“衢州经验”,在全省率先启动博士创新站创建试点。
一、基本情况
(一)博士创新站的定位
博士创新站是以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博士师资力量为人才依托,以重点产业为主要建站方向,促进建站单位和建站博士团队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有效补充,与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区别在于建站团队从正高级职称以上高端人才转移聚焦到更广泛的青年博士;与博士后工作站的区别在于由全职引进转变为柔性引进,合作形式更加灵活,适用面更广。博士创新站建设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创新生态系统。
(二)博士创新站建设的“衢州经验”
2017年开始,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博士创新站建设的探索实践,以构建校企紧密合作新模式为目标,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一线集聚,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新平台。经过三年多实践,有效地将衢州本地高校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期间58名博士领衔建立了78家博士创新站,共征得企业技术难题470余项,达成合作项目220余项,帮助企业获得各类项目、开发新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为衢州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2021年,在总结提升前期学院博士创新作站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衢州市在全市开展博士创新站建设,探索人才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精准施策模式。截至2024年底,衢州市博士创新站累计达240余家,参与博士400多名,28所市内外院校参与,科研经费总计超9700万元,为企业增收超8亿元。建站企业对博士团队的整体评价是“叫得应、来的快、解决好”。
二、探索试点
2023年6月以来,龙泉驿区学习借鉴“衢州经验”,把奋力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六大功能片区开发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博士创新站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实际行动。
(一)开展成果对接,促进建站项目合作。联合康鸿塑胶、华川电装等科技企业,先后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精准制定企业技术需求、高校院所可转化成果“两张清单”,举办“走进同济大学”“走进清华科技园”等对接活动30余场,组织园区150余家企业对接40余个学科重点实验室、40余名科研团队博士人才,促成项目合作22个。
(二)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站标准体系。以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牵引,制定印发《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博士创新站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组织保障等,形成符合龙泉驿区特色实际的规范建站标准体系,广泛组织动员中小企业作为建站主体积极参与,已收集有合作意向企业20余家。
(三)组织评估认定,设立建站批次试点。连续2年发布《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博士创新站项目申报指南》,组织专家对创新站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科研成果产出、经济和社会效益、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最终评选出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宏科电子、一然新材料、国蓝中天、杰莱美科技11家企业单位为博士创新站试点单位。在龙泉驿区科协成立60周年座谈会和区科协六届四次全委会上,为博士创新站进行授牌,并按“科创十条”给予每家企业5万元资金支持。
三、经验启示
在科技创新方面,龙泉驿区和衢州市有类似的优势和痛点。一方面,龙泉驿区有大量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这些院校的青年博士跟一流高校博士相比缺乏竞争力,很难申请纵向项目,同时也缺乏精力和渠道对接企业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有创新需求,但在研发经费和人才引进方面无力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亟需更好地发挥作用,找准“小切口”打通这一堵点,推动博士创新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一)开展走访调研,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从需求端发力,深入开展中小企业走访调研,摸清企业需求;全面梳理驻区高校院所博士资源,建立动态博士资源库,以便更好匹配企业需求;重点开展市内高校、区内企业“双走进·双服务”活动,组织企业家走进高校,组织博士人才走进企业,促成一批项目合作,设立一批创新站点。
(二)实施揭榜挂帅,全面提升建站质效。在前期建站工作推进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中小企业参与建站积极性,广泛收集并发布成都经开区中小企业创新需求清单,在全国范围邀请博士揭榜挂帅,与成都经开区企业广泛开展建站合作,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聚集,全面提升建站质效。
(三)加强经验总结,争取多方支持。适时开展博士创新站试点建设实效调研,梳理典型案例,总结问题成效,不断提升改进,形成聚集创新资源、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都经开区经验。同时积极争取从人才引进、人才实训、海智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建站企业支持,构建多维度政策保障体系。
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 余婷
2025年3月14日
来源: 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