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是水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尤其在关键的生长期(如抽雄期和灌浆期)如果水分不足,会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提高旱区玉米的产量,必须采取一系列抗旱栽培措施。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操作要点:
1. 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耐旱、耐低温:选择耐旱、抗病虫、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这类品种在干旱时能更好地生长。
高产品种:如果土壤肥力差、气温偏低,可以选择中早熟品种,保证玉米的产量。
适应性:对于旱春地区,选择半耐密或者耐密的品种,以保证种子在干旱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发芽和生长。
2. 掌握正确的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在旱区,玉米一般要在降水前播种,因为玉米苗期能耐轻度干旱。播种时间要确保在降水季节前完成,避免苗期缺水。
合理控制水分:虽然苗期不需要大量水分,但随着玉米生长,后期需水量较大。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确保玉米在关键生长阶段获得充足水分。
3. 地膜覆盖技术
覆盖薄膜:在玉米种植地表覆盖地膜,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也防止土壤被风雨侵蚀。
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还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早期生长,尤其是在冷凉的春季有显著效果。
减少杂草:覆盖地膜后,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玉米争水、争养分。
4. 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管理:旱区土壤容易贫瘠,施肥至关重要。优先使用有机肥,增强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改善土壤结构:可以通过施加腐熟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
轮作方法:实施玉米与豆科作物(如豌豆、豆类)轮作,豆科作物能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力,为玉米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5. 适时采收
选择合适的收获期:玉米应在完全成熟时采收。一般在玉米果穗变硬、籽粒颜色变深时可以开始采收。
避免早收:过早采收会导致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不足,产量降低;过晚采收可能导致玉米脱粒困难。
分批采收:为了保证玉米的质量,可以进行分批采收,避免玉米因长时间存放而发生霉变。
晒干储存: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晒干,确保水分降低到安全范围,避免存放过程中霉变。
**总结:**在旱区,玉米的栽培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玉米的高产。通过选择适合的品种、合理播种、覆盖地膜、改善土壤肥力和适时采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和产量。实施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能减少水分流失,还能确保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健康生长。
图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拉萨试验地玉米生长情况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