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个岗位都会有“她”的身影,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更要特别关注并关心每一位女性的健康。本报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困扰女性的妇科疾病、皮肤问题进行科普。期待这些知识,能在日常生活中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更多女性以最佳状态拥抱美好生活。
3月4日是第八个国际人乳头瘤病毒(HPV)知晓日,今年的主题是 “one less worry(让世界少一份忧虑)”。随着该活动的持续开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 的推进,人们对HPV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关键致病因素,以至于有的人将HPV感染与宫颈癌直接画上等号,认为一旦感染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误区。
第一,不是感染了HPV就会向宫颈癌发展。目前已知的HPV有200多个亚型,但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能引起宫颈癌的只有14个亚型,称为高危型。而其他类型的HPV感染,不会朝着宫颈癌发展,而是引起生殖道或肛门的尖锐湿疣等疾病,被称为低危型。目前已经确定的高危型HPV类型为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第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只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如果这辈子不感染高危型HPV,就不会得宫颈癌。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尤其是宫颈鳞状细胞癌。不过,目前有一些类型的宫颈癌(如宫颈透明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与HPV感染可能无关。总之,并非感染了高危型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还涉及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是外界入侵的病毒与人体免疫能力博弈的结果。
第三,明确了HPV是宫颈癌的致病病毒之后,我们可以将高危型HPV称为元凶,把其他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因素称为帮凶,并进行归类。一类因素是增加了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比如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等;另一类因素是降低了人体的免疫能力,如吸烟、酗酒、吸毒、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此消彼长,就可能导致感染高危型HPV且难以将其清除,若不加以重视,最终就会发展成宫颈癌。
第四,需要关注HPV,但不必过于恐惧。数据显示,女性一生中累积感染HPV的几率为40%-80%,也就是说多半女性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期与HPV“不期而遇”一次以上。幸运的是,80%感染了HPV的女性,其体内的病毒会在8-12个月内被免疫系统清除。所以,有人把宫颈HPV感染比喻为宫颈上的一场感冒。
第五,在感染了高危型HPV的女性中,少数女性的HPV感染会持续,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其中一部分会发展成为癌。通常认为,从感染HPV到发展成为宫颈癌的自然病程是8-10年。这实际上就给了医生和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甚至可以说,晚期宫颈癌都是患者疏忽大意造成的。比如绝经后的老年女性,自认为生完小孩、绝经后就不会有妇科问题了,自然也就不会去做体检或筛查。
第六,从某种程度而言,如果仅仅发现HPV感染,或者仅仅发现轻微的宫颈癌前病变,基本可以说,患者这辈子不会因宫颈癌而失去生命。因为,在很早阶段就发现了“敌情”(HPV 感染),患者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会定期复查,一旦出现问题,医生也会及时处理,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总之,并非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得宫颈癌。我们需要重视HPV感染,但也不要过于恐惧和担心。
(作者谭先杰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来源: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