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姜玉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什么是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是一组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指发育过程中(18岁前)出现的认知和适应行为障碍,常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等多种疾病。全面性发育迟缓是用于5岁或5岁前患儿的诊断,指的是儿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区(粗大或精细运动、语言、认知、个人-社会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发育显著延迟;智力障碍用于5岁以上儿童的诊断,此时相关的智力评估方法比较稳定可靠。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围产期脑损伤、脑炎后遗等。此病对儿童身心均有显著而持久的影响,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对于多数的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儿童,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能预后会更好,患者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存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简单地说,我们按照儿童正常发育的规律,依据不同年龄段的运动技能、个人-社会互动、语言、手眼协调、视觉表现、实际推理等多维度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
比如“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就是婴儿期运动发育的正常规律。具体地说,一般孩子在2月龄时会抬头(竖头稳),4月龄时会翻身,6月龄时会独坐,7月龄会滚,8月龄会爬行,1周岁时可以独走。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运动发育不一定是匀速的,一部分孩子在某些年龄段可能发育快些或慢些,因此依照口诀对应自己孩子的发育情况,如果在某一时间段发育稍慢些,也不应过度紧张。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如果说一个孩子,按照如上的运动发育规律,在相应年龄段较同龄孩子差距明显,需警惕运动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例如,3~4月龄还不会抬头;8月龄时还不会坐等,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孩子的发育很可能有问题了。
除了运动发育,早期我们需要关注的还有语言发育。语言发育是早期智力发育的重要参考指标。新生儿期孩子会哭,3~4月龄开始咿呀发音;7月龄开始学语;1岁时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1.5~2岁会说短语;3岁能用简单句讲述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4岁孩子能在听完故事后,回答故事有关的简单问题。语言的发育涵盖了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方面,对于早期孩子的智力判断尤为重要。
除了语言,我们还能通过观察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反应来初步判断孩子的智力水平。2月龄孩子能微笑,3月龄开始注视自己的手,4~5月龄开始主动伸手取物,6月龄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7月龄能听懂自己名字,10月龄能模仿成人动作,会招手;1周岁对人和事物可有喜恶之分等。
简言之,若家长们在对于孩子的运动、语言和对外反应等观察中发现了可疑的较同龄人落后的表现,建议家长携带孩子及时就医,让医生来判断孩子是否可能存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以便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者如何治疗?
总体来讲,智力障碍不能治愈(家长不要轻信一些据称可以治愈智力障碍的误导性宣传而使用一些未经科学证实的治疗,以免伤害患儿或者造成显著经济损失);而相当部分患儿的发育迟缓是暂时性、一过性的,这些孩子通过早期发现、早期积极干预能更快地恢复正常。对于智力障碍,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包括对症治疗、行为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是对因治疗。我们需要积极寻找可治疗的病因,消除病因往往是改善孩子发育和智力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如孩子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特殊饮食治疗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是因为频繁癫痫发作导致智力障碍,那么积极控制癫痫发作很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
其次是康复训练。针对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治疗。参与的人员可以包括儿科医师、儿童神经内科医师、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听力矫治专家、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目前针对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按照治疗场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医院的儿童康复中心完成的相应训练,包括认知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社交能力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因为这部分训练常需要相应设备辅助,也比较依赖康复治疗师的实时指导,一般推荐定期到医院里的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第二部分是可以在家中开展的日常训练,贵在持之以恒。比如,逐渐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主进食、如厕、洗漱等)。对于发育迟缓/智力障碍患者,家长们在日常教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多多鼓励,可以先口述方法,在按照分解动作逐步示教,必要时给予提示或帮助,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