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下,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然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却如隐匿的“健康杀手”,逐渐威胁着大众的生命质量。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困扰民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而在众多慢性病的致病因素中,体重异常这一因素愈发凸显,体重管理也因此成为了慢性病预防的关键突破口。

一、国家行动:开启体重管理元年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首期三年。这一行动意义非凡,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之所以如此重视体重管理,是因为体重异常与慢性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体重超标时,身体的代谢负担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强,进而容易引发糖尿病;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积,会使血管狭窄、硬化,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从全国范围来看,体重异常的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率也达到了12% 。如此高比例的体重异常人群,无疑是慢性病高发的潜在隐患。而体重管理,正是破解这一健康困境的关键密码。

二、肥胖的多重危害敲响健康警钟

肥胖不仅影响外观,更是危害健康的“定时炸弹”。

1.代谢:引发胰岛素抵抗,胰腺超负荷工作,2型糖尿病风险大增,我国超、肥胖人群患病率远超正常体重者。

2.心血管:脂肪堆积使血容量上升,加重心脏负荷,还会导致血脂异常,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加大高血压控制难度。

3.骨骼肌肉:负重关节压力剧增,如膝关节磨损加快,易引发骨关节炎,降低生活质量。

4.呼吸:颈部脂肪堆积,睡眠时挤压气道,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增加患病风险。

5.癌症:脂肪组织产生的物质干扰细胞正常生长,提高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病几率。

6.心理:肥胖者易受歧视,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还可能因情绪暴饮暴食,陷入恶性循环 。

三、体重管理之膳食篇:吃对食物,掌控体重

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基础。在日常饮食中,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像油炸食品、甜品、动物内脏等都要尽量少吃。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糖分,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它们不仅能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取量,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和多余脂肪。比如,早餐可以用全麦面包代替油条,搭配一杯牛奶和一个苹果;午餐多吃蔬菜和瘦肉,减少米饭的量;晚餐以清淡的蔬菜汤和少量主食为主。同时,要控制每餐食量,遵循“七八分饱”原则,杜绝暴饮暴食,定时定量用餐,避免晚餐吃得过晚或过饱。

四、体重管理之运动篇:动出活力,燃烧脂肪

适度运动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助力。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以快走为例,保持每分钟100 - 120步的速度,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能有效消耗热量,减轻体重。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肌肉力量。肌肉量的增加能提升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对于上班族来说,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午间休息时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下班后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周末进行户外运动,如爬山、打球等。

五、体重管理之习惯篇:良好作息,助力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体重管理也不可或缺。充足的睡眠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的保障,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影响新陈代谢,导致激素失衡,进而使体重增加。每天应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还要减少熬夜、避免过度饮酒与吸烟。熬夜会促使身体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酒精热量高,且会损害肝脏等器官功能,影响代谢;吸烟同样会破坏身体正常代谢机制,对健康和体重管理都极为不利。

六、社会力量:共筑体重管理与慢病防控防线

除了个人努力,社会力量也在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通过“体重管理年”行动,从多方面进行布局。在知识普及上,动员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还聘请奥运冠军做体重管理社会宣传员,开发微信表情包,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推动体重管理和慢性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让人们能得到科学、精准的体重管理指导。在环境营造上,优化城市健康步道和公园环境,促进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单位食堂提供更健康的饮食选择,为民众创造良好的体重管理外部条件。

体重管理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战役”,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外在形象,更与内在健康紧密相连。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再加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有效管理体重,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牢坚固的“防火墙”。让我们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的号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拥抱健康生活,拥抱美好未来 。

来源: 山西白求恩医院 重症医学科 崔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