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

尿毒症毒素蓄积

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和大分子毒素清除不足,刺激皮肤神经末梢。

透析不充分导致毒素累积,加重皮肤炎症反应。

钙磷代谢紊乱与继发性甲旁亢

高磷血症导致钙磷沉积,刺激皮肤;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直接刺激皮肤感觉神经。

皮肤干燥(干皮症)

透析患者皮脂腺萎缩、汗腺功能减退,皮肤屏障受损,易受外界刺激。

免疫与炎症反应

微炎症状态(如IL-6、TNF-α升高)和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

过敏反应

对透析器膜材料(如AN69膜)、肝素或环氧乙烷残留过敏。

神经病变

尿毒症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异常感觉传导引发瘙痒。

其他因素

铁缺乏、维生素A过量、合并糖尿病或肝病等。

二、治疗方案

需根据病因个体化治疗,常见方法包括:

改善透析充分性

优化透析方案:延长透析时间(如每日透析)、增加血流量,使用高通量透析器(清除中分子毒素更有效)。

控制钙磷代谢紊乱

降磷治疗:严格低磷饮食(<800 mg/天)+磷结合剂(碳酸镧、司维拉姆)。

控制PTH:拟钙剂(西那卡塞)、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或甲状旁腺切除术(难治性甲旁亢)。

皮肤护理与保湿

每日使用无香料保湿霜(如尿素霜、凡士林),避免热水浴和碱性肥皂。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对非组胺介导的瘙痒效果有限)。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调节神经源性瘙痒,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κ-阿片受体激动剂:纳呋拉啡(日本等地区批准用于尿毒症瘙痒)。

局部治疗:辣椒素乳膏(抑制P物质)、他克莫司软膏(免疫调节)。

光疗(紫外线B照射)

通过抑制皮肤炎症和神经敏感性缓解瘙痒,每周2-3次。

过敏管理

更换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如聚砜膜)、避免环氧乙烷灭菌的管路。

三、预防措施

严格控磷饮食

避免加工食品、奶制品、坚果等高磷食物,烹饪时焯水去磷。

充分透析与毒素清除

定期评估Kt/V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必要时采用血液灌流或HDF(血液透析滤过)。

皮肤屏障保护

保持环境湿度(40-60%),穿棉质衣物,避免抓挠以防感染。

定期监测指标

每月检测血钙、磷、PTH,维持钙磷乘积<55 mg²/dL²,iPTH 150-300 pg/mL。

心理干预

瘙痒常伴焦虑/抑郁,需心理疏导或药物干预(如SSRI类药物)。

四、特殊情况处理

难治性瘙痒:可尝试阿片受体调节剂(如纳曲酮)或沙利度胺(需警惕神经毒性)。

合并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神经性瘙痒可联合α-硫辛酸。

铁缺乏:静脉补铁使铁蛋白>100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20%。

来源: 宋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