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慢性病:常见类型与发病“元凶”
作者:张玉才,齐河县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慢性病,这个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它像一个隐形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健康。那么,慢性病究竟有哪些常见类型,它们的发病“元凶”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揭开慢性病的神秘面纱。
常见慢性病类型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疾病。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若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多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这些症状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哮喘则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癌症
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约229万。常见的癌症有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慢性病发病“元凶”
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元凶”之一。高盐、高糖、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缺乏运动会使身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减缓,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疾病。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过量饮酒则会增加肝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慢性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某些慢性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如果家族中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慢性病的发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环境中,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PM2.5、二氧化硫等,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还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系统。此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慢性病的防控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遗传咨询和监测,改善环境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慢性病的侵袭,守护我们的健康。
来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