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锅会爆炸?

自热锅食品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速食产品,无需炉灶、电源,只需加入冷水,等待十几分钟左右即可享用热食,适合在户外旅行、野外作业、长途驾车、无烹饪条件的办公室等场景中使用,能快速满足人们的用餐需求。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存在安全风险。如发热包破损、加水过多或过少、在密闭空间使用等,都可能导致发热异常、爆炸、灼烫伤等情况发生。

1、工作原理

自热锅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发热包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这些热量通过自热锅的底部和侧面传递到内锅中的食物,从而实现对食物的加热。一些自热锅还会采用特殊的隔热材料,将热量集中在内部,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加热效率,确保食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被加热到适宜的食用温度。

(1)发热包主要成分

自热锅的核心是发热包,发热包中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氧化钙)、碳酸钠、铝粉、铁粉、活性炭、硅藻土等。其中,生石灰是产生热量的关键成分,其他成分则起到辅助和调节反应的作用。

(2)化学反应产热过程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当向发热包中加入水后,生石灰与水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温度急剧升高,可使水温达到 80℃甚至更高。

铝粉和碳酸钠:铝粉在碱性环境下(碳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进一步增加热量的释放。注意:氢气易燃,因此需确保使用环境通风,部分新型发热包已替换铝粉以避免安全隐患。

铁粉和活性炭:铁粉、活性炭与水、空气接触会加速铁的吸氧腐蚀,这个过程也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同时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分和气体,使反应更充分,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2、安全隐患

用户操作失误:

错误使用热水或过量注水;

加热时覆盖透气孔或放置在易燃物表面。

产品质量问题:

发热包密封性差,粉末易泄漏;

隔热层材料不达标,外壳温度过高;

未标注安全警示或成分说明不清。

环境风险:

高海拔地区气压低,反应速率异常;

通风不良空间使用,氢气积聚。

3、安全使用

(1)使用前:

① 避免购买“三无产品”或价格异常低廉的杂牌商品。

② 仔细查看自热锅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漏气等情况,同时检查发热包是否有受潮、结块、破损等问题,若存在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反应异常,应更换产品。食材层也应无漏气或胀包现象。

③ 确保透气孔不被包装膜或标签遮挡,以利气体排出。

(2)使用中

① 在通风开阔处使用,如户外的草坪、阳台等,尽量避免在车内、帐篷内、狭小房间等密闭空间使用,以防氢气(部分发热包反应产物)积聚引发爆燃。如不得已时,需开窗,将车窗或帐篷打开点,透气。

② 仅用冷水,按标注注水,不过多或过少加水。

③ 保持透气孔畅通,禁止覆盖透气孔或用衣物包裹,避免内部压力过高引发爆炸。

④ 确保发热包与食材盒完全分离,避免反应过程中蒸汽或液体污染食物。加热时禁止叠放多个自热锅,防止热量积聚。勿将发热包与食材放在一起。

⑤ 远离面部和易燃物。在发热包与水接触开始反应后,人不要离自热锅太近,更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去触碰正在反应的发热包和自热锅,防止因意外情况导致烫伤。户外使用时远离易燃物(干草、纸张等),避免高温蒸汽引燃。

⑥ 放置平稳表面。将自热锅置于水平桌面或地面,防止加热过程中倾倒导致热水或强碱性液体泄漏。禁止手持或移动正在加热的自热锅。

⑦ 不要去挤压、碰撞自热锅,也不要试图去打开正在加热的发热包,以免破坏发热包的结构,使反应失控。

⑧ 远离儿童和宠物。

(3)使用后

① 等待冷却:待发热包完全反应完毕,自热锅冷却后再进行处理,至少30分钟。避免在高温状态下接触发热包和处理废弃物,防止烫伤和引发其他安全问题。

② 正确处理:将用过的发热包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处理,一般来说,用过的发热包属于干垃圾,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将其投入下水道等,以免造成堵塞或其他危害。未反应的发热包为有害垃圾。反应后的液体为强碱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操作禁忌

禁止拆开发热包

发热包内容物(生石灰、铝粉等)遇水剧烈反应,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会导致化学灼伤。

若发热包破损,为有害垃圾,立即停止使用并密封丢弃。

禁止重复使用或二次加热

发热包为一次性设计,反应后无余热,强行注水可能引发不可控反应。

食物加热后若未食用完毕,建议冷藏并传统加热(如微波炉)。

禁止儿童独立操作

加热过程中外壳温度可达70°C以上,儿童误触易烫伤。

家长需全程监护,并将自热锅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

5、紧急情况处理

(1)烫伤

皮肤接触高温蒸汽或外壳: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分钟,勿涂抹牙膏或油脂。

严重烫伤(起水泡或皮肤脱落):覆盖干净纱布,尽快就医。

(2)化学灼伤

生石灰粉末入眼:切勿揉搓,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紧急送医。

碱性液体接触皮肤: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时携带产品成分说明。

(3)气体泄漏或异味

立即移至通风处,远离明火,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如氨味可能提示劣质产品)。

6、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高海拔地区使用:气压降低可能导致反应速率异常,建议延长加热时间并密切观察。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部分国家/地区禁止携带或使用自热锅(如中国民航局将其列为危险品),出行前需确认相关规定。

总之,食用自热锅食品应规范操作,做到在通风环境中使用,加适量冷水操作,发热包和食材分离,远离儿童和易燃物,加热过程中不碰触,使用后等待冷却,正确处置发热包和残留液体,以防被灼烫伤,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来源: 一诺求生录,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