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实验、学生背步骤”的传统模式,正让科学教育陷入高耗低效的困境:教师疲于分层辅导,高危实验只能“纸上谈兵”,探究性学习沦为数据表格的机械填写……

然而,AI技术的介入正在改写规则——

1AI融合课堂的场景

场景一: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支持

适用环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分层教学

1 ClassIn智能学情系统

· 多校协同教研

· 分层作业布置

· 书面作业拍照

· 教师随时批改

· 课上讲解展示

· 作业数据分析操作建议

以下视频来源于 ClassIn

2 科大讯飞智慧课堂

打通教与学全链路数据,发挥数字智能价值,赋能课堂精准教与学:精准教(高效备课、精准教学、智能评阅),个性学(学情精准诊断、路径科学规划、自主学习培养),科学管(智能管理、科学决策、共育成长)。

· 语音识别记录实验讨论内容,生成关键词云

· 动态分组功能,按能力匹配合作学习任务

场景二:虚拟实验与高危操作模拟

1 Labster虚拟实验室

模拟真实实验环境,提供丰富项目,增强教学效果,支持科研与教学,降低安全风险。

应用案例:

·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学生通过VR完成浓硫酸稀释操作,系统实时提示操作规范

· 高中生物《细胞结构》:3D模型展示线粒体内膜折叠机制

2 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提供多学科互动模拟实验,增强学习体验,辅助教学与科研,促进科学概念理解。

场景三:数据驱动探究

1 Arduino Science Journal

简单易用且易于上手,适合课堂和家庭学习使用。学生可以像任何其他科学家一样学习科学方法、玩数据和进行实验。

2 Tableau教育版

以Tableau为基础,可以构建完美的分析解决方案:

·更高效地提供高质量数据

·更快地探索洞察并预测需求

·通过智能作推动增长。

应用案例:数据可视化竞赛作品评估

作品1是基于能源生产的主题,在黑色背景上使用霓虹色调来展示可视化。利用了动态区域可见性的功能,不仅仅区别了传统看板上“页“的概念,还可以在叙述过程中的恰当时刻显示和隐藏地图。

作品2专注于Net Zero数据的分析,同样呼吁国家和政府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抵消排放,例如转向更清洁的能源来源,减少排放,增加绿植,从而保护环境。

作品3叫做“气温升高:我们的努力足够吗?(Are We Doing Enough?)”。作者Nirosh并没有使用传统的翻页形式,而是将点击标题的单词设置为索引进入不同的页面,以“我们(Are We)” “努力(Doing)”“ 足够(Enough)为主题展现故事”。

2 教师能力发展路径

培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等相关单位针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升活动及专业能力培训。

期刊

声明

本文提及的工具、期刊等学术资源均为示例性列举,其引用不构成任何权威机构认证或推荐,亦未涵盖所有同类工具。

来源: 来源 | 网络公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