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上厕所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可一旦到了太空,这件小事也会变得麻烦起来。
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里,如果航天员像在地面一样进行排泄,那些废物刚被排出人体就会四处飘散。为了避免这种天女散“花”、满天飞“翔”的情况出现,太空马桶做了什么改良呢?
抽“气”的太空马桶
受太空站内微重力环境的影响,水不会往下流,因此不能使用一般的抽水马桶。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航天员的排泄需要,特地设计了一款专供太空生活使用的太空马桶——抽气马桶。
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太空马桶
如今,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航天大国的太空马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基本原理也十分相似。太空马桶参考了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会利用气流吸力把固体排泄物吸入到专门的储存器中保存并处理。液体废物则会被气流输送到再生生保系统进行处理,进行循环再利用。
太空马桶进化史
让我们以美国为例,介绍一下“太空马桶”是怎样进化的。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国航天员上厕所的方式在现在看来有些“原始”。他们解决小便问题,靠的是一根叫“便溺管”的排放管。尿液排出人体后,就被倾倒在太空里,形成干燥的尿块。而大便就更麻烦了,航天员得把它们装进袋子,再带回地球让科学家研究。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曾经把空间站产生的干燥尿块扔到太空,结果这尿块“闯祸”了,居然击中了一颗印度尼西亚的人造卫星。从那以后,NASA 再也不敢随意把排泄物丢在太空,全都乖乖打包带回地球处理。
后来,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迈进了空间站时代。人类活动从飞船转移到空间站。由于航天员们滞留时间变长,执行任务的人数变多,普通的收集袋满足不了需求,马桶就正式“入驻”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现有的太空厕所会将固体废弃物吸入到一个专门的贮存器中保存,最后由货运飞船统一运回地球。这些固体废弃物大部分会随着飞船进入大气层后被抛弃烧毁,少数会被带回地面进行评估。液体废物则会被输送到再生生保系统进行处理,进行循环再利用。
国际空间站上俄罗斯制造的太空马桶(第一代太空马桶)
2007年7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斥资19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亿)为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购置了一套俄罗斯“如厕”系统。这价格听起来是不是很惊人!不过,这已经比美国自己造一个要便宜很多了。
2020年,美国宇航局给国际空间站研制了一个被称为“通用废物管理系统”(UWMS)的厕所。该厕所耗资2300万美元,重45公斤,高71厘米。比国际空间站上俄罗斯研发的厕所体积小约65%,重量也轻了40%。而且,这款太空马桶的先进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女性宇航员的需求。
在空间站里,航天员连放屁都得小心翼翼!因为处于微重力环境下,放屁产生的反作用力很容易把人“推”走。而且屁里含有氢和甲烷这些可燃气体,严重时可能还会引发爆炸。所以,航天员要是感觉有“情况”,最好还是去厕所解决,可不敢掉以轻心。
上厕所也得专门“训练”
太空马桶与地面上的马桶大不相同,所以,航天员上天前都得专门学习怎么用太空马桶,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地面上的厕所不需要什么固定身体的装置。但在太空就不一样啦!为了防止航天员上厕所时“飞走”,太空马桶还会专门设计固定装置。以俄罗斯太空马桶为例,固定装置里有踏板和固定鞋子的部件,马桶两边还各有一个把手。航天员要用的时候,先飘到马桶上,然后把两个把手往内一拉,就像戴上铐子一样,紧紧铐住大腿,这样排便时就不会“飞走”啦。
排便结束后,航天员们需要手动将密封袋推下去,并用真空吸尘器清洁马桶后,通过活性炭空气过滤净化系统来除去臭味。
在地面训练时,航天员首先要练习固定自己。这可不是随便固定,得按顺序来:先把鞋子固定好,接着固定好下身,然后双手握住马桶两边的扶手,最关键的是,屁股一定要紧紧贴住马桶边缘,让马桶内外完全密封。
为了训练航天员在如厕时肛门对准马桶口,NASA还为此设计了一种内部带有摄像头的厕所,马桶上装有监控摄像头,镜头朝上。航天员可以通过监控,实时观看自己的如厕过程,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姿势,从而训练如何正确使用坐便器。
太空厕所的发展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航天员在太空中“方便”会越来越“方便”。
部分信息来源于:知网、中国青年网等
(科学性审核: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磊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