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共振报告诞生记:3万倍地球磁场的「太空舱历险」
每张磁共振报告都像一本「写真集」,它的诞生需要经历:
1.1预约入场券:医生根据症状“下单”,患者需通过“磁场安检”——移除手机、钥匙、磁卡等金属物,连内衣钢圈都可能被拒之门外。
1.2太空舱体验:患者躺进直径60cm的“太空舱”,听着“哐哐哐”的敲击声(射频脉冲信号),身体被3万倍地球磁场的能量扫描。
1.3氢原子狂欢:磁场唤醒体内70亿亿个氢原子,它们跳起“摇摆舞”,形成黑白灰的器官画像。
2、检查前的「拆弹行动」:这些禁忌比报告更重要
磁共振室堪比“拆弹现场”,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危险:
2.1绝对禁区:
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 → 磁场会让它们的电磁改变,从而导致“罢工”,诱发危险。
体内有弹片、钢板 → 可能被“吸出来”,如果是钛合金等非顺磁性金属折不会。
2.2生存指南:
物品篇:眼镜、假牙、纹身贴(含金属颜料)都要卸
身体篇:做腹部检查要禁食6小时,膀胱检查要憋尿
心理篇:幽闭恐惧症患者可申请镇静剂,儿童需“哄睡模式”
3、报告上的「暗语」:黑白图像里的生命密码
一张磁共振报告=100~1000张断层图+各种算法+医生经验:
3.1初级暗号:
高信号白斑:可能是脑梗、肿瘤的“脚印”,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以避免严重后果。
低信号黑影:钙化灶、结石“隐身术”,从而无法发现他们,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
3.2高级彩蛋:
DWI序列:中风黄金6小时的“警报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现脑梗死病灶,争取溶栓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MRA/MRV:血管里的“堵车地图”,发现血管堵塞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MRS:细胞的“评价专家”,通过监测各种代谢水平,来评估细胞的功能。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报告可能“说谎”
检查时乱动 → 图像像“糊掉的照片”,影响报告的准确性。
体内有金属节育环 → 盆腔图像出现“黑洞”,造成盆腔结构无法观察。
未告知过敏史 → 增强扫描可能引发皮疹等过敏现象,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