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越冬天鹅科学考察——玛纳斯与英塔木(附12张照片)
马鸣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寒冷的北疆,这个冬季,我多次访问英塔木天鹅泉,还有玛纳斯湿地公园。
越冬天鹅种群数量增加了很多,玛纳斯的大天鹅数突破了1000只(见 CCTV-13 新闻联播)。
而伊宁县的英塔木湿地公园,今年的疣鼻天鹅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800多只。
塔城地区额敏河天鹅数量一直维持在160-170只之间,每天都有人在直播(抖音)。
就是赛里木湖,一个高山湖泊,1-2月依然有几十只大天鹅,没有离开,只要有吃的。
其实,我很担心的是种群密度过大,游客距离太近,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风险。
伊宁县英塔木天鹅泉,面积只有 100m X 1000m,就三个鱼塘,集聚着 700-800 只天鹅。
当然,附近有伊犁河,也没有封冻。但是,伊犁河水温低,天鹅不太喜欢飞落栖息。
玛纳斯湿地公园最为奇特,它的水面很小,天鹅都是在雪地上栖息和觅食(照片)。
我们建议分散投喂天鹅,让它们远离游客。这样安全度冬才有可能。

还是要有图片,真实反映两地天鹅,越冬的现状。

新疆玛纳斯湿地公园,上千只大天鹅在雪地上越冬(马鸣 摄)

玛纳斯雪景,越冬天鹅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聚时,可能会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马鸣 摄)

新疆玛纳斯湿地公园的冬季,天鹅数量过多会导致食物资源的竞争,可能使得部分天鹅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马鸣 摄)

高密度聚集增加了传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的传播风险。而在新疆国家玛纳斯湿地公园,大量天鹅聚集在一起,突破千只,使得对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变得更加困难(马鸣 摄)

排泄物增多:天鹅的粪便会增加水体的污染,影响水质及其饮用水的安全。还有垃圾问题:游客在观赏天鹅时,可能会留下垃圾,进一步恶化环境(马鸣 摄)

这是在新疆伊宁县英塔木天鹅泉,近千只疣鼻天鹅,密集越冬,风险加大(马鸣 摄)

2月14日(情人节),两只编号 B87 & B88 d疣鼻天鹅出现在英塔木天鹅泉(马鸣 摄)

二月中下旬,迁徙的季节就要到了,起飞和降落,在英塔木湿地公园,热闹非凡(马鸣 摄)

虽然,二月的气温还在-16°C左右,密集集聚,还是危险很大(马鸣 摄)

伊宁县英塔木湿地公园,在春节期间,人流攒动,最多时每天上万人,增加了各种疫病传播的危险(马鸣 摄)

在伊犁河边,鸟类从巴尔喀什湖逆流而上,来到英塔木湿地,寻找合适的越冬环境。要维持湿地安全,避免恶性事件发生。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合理规划保护区、扩大湿地面积、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马鸣 摄)

后记:

今年冬天,我们在新疆拍摄到了3-4种天鹅,三种白天鹅和一种黑天鹅。

它们出现在更靠北的地方,比如北纬47°的塔城地区。由于这个冬天温暖,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关键是幼鸟的比例相对较高(约10-30%)。

人们每天两次花费资金给天鹅喂食玉米,约300公斤用于800只天鹅,有些地方还给它们喂食煮熟的食物,如一种加工过的馕。

来自邻国,如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的数千只天鹅,被吸引过来,而游客数量也急剧增加。

每天,数以万计游客,在春节期间为天鹅投食。然而,密集的聚集导致了禽流感的爆发和大量死亡。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