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番茄早疫病】

新疆番茄常发生早疫病,怎样防治?

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11月6日报道,黑新两地科协于10月28日签署合作协议。会议强调,加强科普资源对疆援助,为新疆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普支撑。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黑龙江省科协发出了科普援疆号召,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基层干部、植物保护领域的科普工作者、佳木斯市下辖的科协代表,决定通过线上——‘科普号’助力新疆农业高效能发展,保障国家农业安全。”

新疆农业大学赵震宇和郭庆元教授编著的《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中,记录新疆常见植物病害274种,有蔬菜病害38种,其中番茄早疫病在新疆常见、多发”。那么,怎样防治番茄早疫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介绍,由茄链格孢侵染引起的番茄早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花、果实。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和雨水进行传播,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表皮、气孔、皮孔侵入,可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病害不断地进行扩大,造成番茄拉秧提前而减产。目前番茄生产上对早疫病的控制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菜农使用的有啶酰菌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代森锰锌、异菌脲、醚菌酯、百菌清、代森锌、福美锌、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氧化亚铜、克菌丹、丙森锌、嘧菌酯、多抗霉素、二氯异氰尿酸钠、苯醚甲环唑等单剂和多·霉威、多·异菌、波·锰锌、百·锰锌、嘧菌·百菌清、噁唑菌酮·锰锌、锰锌·福美双、丙森·多菌灵、异菌·福美双、氢铜·福美锌、噁酮·霜脲氰、井冈·嘧苷素、唑醚·代森联、肟菌·戊唑醇、中生·代森锌、氟菌·戊唑醇、苯甲·氟酰胺、氟菌·肟菌酯等混剂。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为确保番茄稳产丰收,在选用抗病品种、平衡施肥、药剂拌种、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的基础上,现将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技术分享如下:

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前,于晚上每亩用2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300克均匀喷雾,注意该药不能与碱性化学农药同期使用。也可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每亩用400克/升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20—40毫升,兑水45公斤,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及果实,间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可连续施药2—3次。或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初期,每亩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注意施药时应避免与乳油类农药和有机硅助剂混用,使用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瓜类、苹果树和樱桃树等作物上,以免产生药害。值得一提的是,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勿施用上述药剂。

菜农朋友们,也可搜索三平科工科研人员撰写的《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番茄使用农药产品登记情况综述》一文,了解更多番茄用药知识(如图)。

来源: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综合整理自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病情来源:《新疆植物病害识别手册》;植保策略支持:科普中国信息员,黑龙江省志愿者,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科普农药工作者 郑庆伟)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

来源: 富锦市城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