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和传承工程师精神,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推动新工科学科发展,2025年1月19日至20日,以“卓越工程师在行动——大小井罗甸玉•探地质奇观,田园景篝火情•会国际青年”为主题,首次以冬令营的形式在黔南州罗甸县开展了地质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由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发起并主办,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贵州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协办,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黄大年教师团队成员作为带队老师全程参加了此次冬令营。
1月19日上午9:00时,冬令营在贵州理工学院正式拉开序幕,有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龙汉生、贵州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徐丽丹、省岩石学会副秘书长叶波、省岩石学会顾问秘书长徐志纬出席开营仪式并分别讲话;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黄大年教师团队成员:教授张敏、副教授杨梧、老师许源华,省岩石学会秘书杨秀娟;有28名参营中小学生和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卢旺达等10名国际来华留学生、15位地质专业本科生志愿者、随营老师8人、2名报社记者等共有65名冬令营参与者,另外有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参加了开营仪式。
活动内容有:首站冬令营营员们来到了被誉为“天下奇洞”和“东方洞穴博物馆”的罗甸大小井,营员们了解到了贵州为什么是“岩溶王国”?大家不仅看到了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测的天坑,还看到了世界上山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小井特大桥”,在老师的讲解中,营员们从岩溶洞穴的形成过程、碳酸盐岩山体的形态特征、崩塌地质灾害等方面了解到了岩溶的神奇和地质的复杂,要更好地掌握岩溶地质知识才能更好地让人类活动和自然协调发展。大小井特大桥是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关键性工程,全长1.5公里,主桥主跨为450米,2018年6月30日建成合拢,作为贵州省桥梁博物馆中的重要一员,大小井特大桥给来华留学生和小营员们展现了人地和谐与大国工匠精神,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也让来华留学生们对中国的桥梁建设成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本次冬令营活动有“9个活动亮点”:第一次举办科普冬令营;第一次有10名来华留学生参加活动;第一次举办有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组团的科普教、研、学活动;第一次有多种不同且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第一次针对每个营员的性格命名并独创解说词;第一次给每个参营小朋友不同称呼;第一次中外小营员互相操练学习它国口语;第一次有不同肤色多民族的中、外小营员同台演出,第一次给全体53名营员颁发冬令营结营证书28份和冬令营社会实践证书25份。这些亮点既是省岩石学会冬令营活动的创新点,又是冬令营活动的特色,为今后类似活动打下基础,又为下次冬令营活动总结经验,为冬令营的不断创新,具有不平凡的意义。
通过参加本次冬令营活动,不仅满足了中、外营员们对大自然和地质科普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国外留学生互动、学习岩溶地质知识、激发对家乡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劳动者光荣的宝贵机会,同时也为高校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创造了平台,今后“卓越工程师在行动”科普冬令营活动将持续开展,普惠更多中小学生。
来源: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