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指耳廓、外耳道,用来收集声波。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咽鼓管,具有增压、换能和保护的作用。
内耳有半规管、前庭、耳蜗,能够维持机体平衡,也能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声音信息,而后将信息从蜗后传入到大脑皮层(听神经)的听觉中枢。
若是耳的任何一部分受损,都可能引发各种疾患,严重会影响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耳朵。
耳朵的功能
耳朵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听觉器官,它不仅让我们能够聆听美妙的音乐、家人朋友的欢声笑语,还在语言交流、环境感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耳朵中的内耳还参与维持身体平衡,对我们日常活动的稳定性不可或缺。
1.听觉功能。我们听外界的声音全部要通过耳朵。
2.平衡功能。耳朵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如果他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出现平衡功能障碍如眩晕、行走不稳,躺在床上都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
所以耳朵既关注你的听力,同时也关注你的平衡感觉,如果它病变了,我们的听觉及平衡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损伤耳朵的行为
长时间佩戴耳机且音量过大:长时间高分贝刺激会损伤内耳毛细胞,比如很多人习惯戴着耳机听音乐、追剧,音量常常超过85分贝,持续时间还很长,这就如同给耳朵“慢性毒药” ,日积月累,听力会逐渐下降。
频繁掏耳朵:耳朵有自洁功能,过度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炎症,甚至可能不小心戳破鼓膜,影响听力。
处于噪音环境:长期在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噪音环境中,若不采取防护措施,噪音会直接冲击听觉器官,导致听力减退。
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
1.防止进水
洗头、洗澡时防止水灌入耳,尤其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要特别注意。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尽量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或棉签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2.防止噪声
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不要带着耳机睡觉,以免通宵暴露在声刺激中损伤听力。
3.不挖耳
不要闲着无事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继发感染。小朋友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4.少用耳机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使用智能手机等个人聆听设备要遵循“6-6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5.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时用力太猛,耳朵突然嗡嗡作响,而且会有针扎似的疼痛。这是因为气压太过强大穿透了连接中耳腔和鼻咽部的咽鼓管,使耳内压力出现异常引起的。不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也可导致中耳炎。
6.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从而损害听力。
此外,听力损失还和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有关,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及免疫功能,导致耳闷、耳闷和听力减退,因此,要控制好原发病、慢性病,保持良好的情绪。
遇有耳鸣、眩晕、耳闷、耳痛、耳流脓和听力下降等情况及时就诊。
来源: 杨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