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这句话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高原、云巅、冰川、草甸……神秘美丽的青藏高原令人心驰神往,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乘坐火车作为出行的第一选择。

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东起西宁南至拉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线的85%,铁路沿线大部分地区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60%。

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下,人们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头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或适应,可能会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

如何让旅客在高原列车上也能“自如呼吸”?制氧系统在列车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车内提供稳定的氧气供应。

目前,进藏列车有两套供氧系统为旅客供氧,一种是弥散式供氧,另一种是分布式供氧。紧急情况下,每节车厢也有氧气管和面罩提供使用。如今,列车制氧系统已迭代升级至第四代,供氧性能得到提升,旅客体验也更为舒适。

为了保障这条天路上的“移动氧吧”正常运行,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辆段车电车间综合班制氧组负责检修和维护青藏客车制氧系统,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和汗水倾注于每一根输氧管和每一台制氧机。

梁晓梅是车间综合班制氧组中唯一的一名女职工。记者在西宁车辆段运用整备库见到她时,她正通过“望、闻、问、切”对有氧列车故障隐患点做到“对症下药、手到病除”。在冰冷的股道下面,只见她拿着工具一会儿趴着、跪着、蹲着,一会儿又匍匐前进,敲敲打打。每一项作业她都认真对待,一点儿都不敢含糊。

高原寒冷,梁晓梅时常要面对管路冻结的棘手问题,不光要将管路解冻保证输气畅通,还要把积水排尽以防再次冻结。她一边检查,一边介绍,“每个制氧口和供氧面具都肩负着生命的重量,丝毫不能马虎!”

春运期间,梁晓梅带领制氧组平均每天检修6列近一百辆青藏客车,每列客车不仅要对车上制氧机控制设备、管路进行检查和功能试验,还要对车下空压机组件和输氧管路进行全面检查。

经过制氧组紧张的检修和排查,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声,列车缓缓驶出整备库前往西宁站,它将满载旅客前往拉萨,梁晓梅和同事们目送列车远去,稍作休整后,等待下一辆需要检修的列车……

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