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突发猝死,常让人难以预料,这个患者的经历值得大家借鉴:

这是位70岁的老爷子,晚上睡觉时突发胸闷、恶心呕吐,以为是胃口病犯了,吃了点胃药强忍着睡下。第二天醒来时症状有所减轻,以为病好了,哪知道吃完早饭后突然喘憋、不能平躺,家属赶紧把患者送到医院。

医院心电图显示广泛心肌缺血坏死,心脏超声提示心功能不全,医生考虑:急性心梗后诱发心力衰竭!经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稳定,已经可以下地活动,家属以为过几天做完心脏支架就可以平安出院。**哪知住院第五天,**患者胃口不错,吃了满满一大碗拉面后,胸闷再次发作,随后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做心脏超声显示心脏破裂引发猝死!

家属十分不解:患者明明恢复不错,怎么会突然猝死?

因为心梗后不同时间段都有猝死的可能,但原因不同,预防的重点也有区别:

一、发病12小时内

该阶段血管突发堵塞,导致心肌发生缺血坏死,随着时间推移坏死面积不断扩大,而面积越大发生心脏破裂导致猝死的风险也就越高。

此时,**尽早开通堵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是治疗心梗、减少猝死的关键。**有数据统计,血管开通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加10%。而支架等介入手术开通血管的成功率最高,死亡率由药物保守治疗的40%下降到3%-5%。因此,心梗发生后争取最短时间内就医最为重要,如果医院条件满足,当医生建议支架治疗时一定不要犹豫。

发病超过12小时后,缺血心肌已经彻底坏死,即使植入支架开通血管也无法挽救,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风险却大大增加。因此,常将12小时作为急症介入手术的最后期限。

此外,**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而血钾偏低是重要诱因。**因为发病时的大汗、呕吐、食欲差都会造成低钾,因此,心梗后的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进食,可以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海带等。

二、发病2周内

该阶段坏死的心肌通过生成瘢痕组织的方式进行修复,但这些瘢痕组织的韧性与正常心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当情绪激动、饮食过饱、活动量大时,都会导致心脏负担增加,脆弱的心肌无法承受,会形成室壁瘤、诱发心衰、甚至心脏破裂。因此,该阶段一定要“静养”。

比如,心梗后前3天要绝对卧床,吃喝拉撒都不能下地;每天吃饭6-7成饱,忌辛辣油腻,以清淡好吸收的食物为主,精瘦肉也可以吃。四五天后可以逐渐下地活动,但活动强度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因为,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只是为了恢复生活自理,为后续出院康复做准备。

三、发病3个月以后

该阶段病情日趋稳定,但心梗引发的心室重构却在持续进行。此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预防再次发病是治疗的重点。

此时,**患者可以逐步恢复锻炼,来提高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但运动量要合理。**不

建议选择马拉松或者竞速跑等高强度的运动。每天六千步,每次运动半小时即可。像乒乓球、羽毛球等持拍运动可以降低56%的心脏病死亡风险,游泳可以降低41%。

此外,**控制好血压、心率和体重,也是改善病情的关键。**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从而降低复发率,提高运动耐量。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分,各种洛尔是常见药物。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心血管狭窄的进展速度,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小于140/90mmHg,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需要进一步降到130/80mmHg以下,普利和沙坦类药物是首选。控制体重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血脂。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4.9之间。但减重不宜过猛,刚开始可减5%-10%,然后再循序渐进。

我是心血管内科张医生,如果喜欢我的科普文章,就请点赞吧!还可以转发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关注我还可以看到更多心脏病的健康知识!

来源: 心血管内科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