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其实藏着月球、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一场精彩“躲猫猫”游戏。
想象一下,月球这位地球的“忠实伴侣”,在围绕我们的旋转旅程中,其实并不只是简单地“围着转”。它更像是一位优雅的舞者,在地球与太阳之间,演绎着一幕幕光影变幻的“戏剧”。
(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图)
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但它却巧妙地反射了太阳的光芒,成为夜空中那颗璀璨的明珠。天文学上,将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称为月相。随着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月球与太阳之间的“三角关系”不断变化,月相也随之更迭,朔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它独特的美丽。
(月相景观图)
在这场“戏剧”中,月球有个特别的爱好——玩“躲猫猫”。有时候,它会悄悄躲到地球的背后,朝向地球的一面完全陷入黑暗,这时我们称之为“朔”,也就是新月阶段,月亮仿佛躲进了夜幕的深处,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
然而,当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恰好排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中间时,月球那朝向地球的一面就会被太阳的光芒完全照亮,这时,一轮皎洁的满月便会高悬于夜空之中,我们称之为“望”。这一刻,月亮就像是被点亮了的灯笼,照亮了整个世界。
说到“十五的月亮”,其实这里有点“小误会”。这个“望”字,其实并不总是出现在农历十五。因为农历的规定并不总能完美契合天体的运行周期,所以朔日可能发生在初一的凌晨,也可能在夜晚。这就像月亮在“躲猫猫”游戏中,有时候起跑得快一点,有时候起跑得慢一点,导致从新月到满月的过程中,月亮的“奔跑速度”也会有所变化。
再加上月球绕地球公转以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运动都并非均匀进行,所以满月在农历月份中的出现日期并不固定。有时候,月亮会“准时”在农历十五出现,但更多时候,它会“迟到”或“早退”,在农历十六甚至十七才露出它最圆最美的脸庞。
不过,别担心,月亮这位“调皮”的小伙伴虽然喜欢玩“躲猫猫”,但它还是很守规矩的。
为了方便生活,农历中规定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以,如果某个月的十五日正好是满月之夜,那么在下一个29.6天后,下个月的满月就可能会发生在十六日。据专家统计,“十六圆”的概率还要略高于“十五圆”呢!以中秋节为例,在2000年至2099年的这100年间,有48次中秋月是“十六圆”,37次是“十五圆”,而“十七圆”的情况也出现了15次。看来,月亮这位“调皮”的舞者,真的很喜欢给我们制造一些小小的惊喜呢!
所以,下次当你再看到满月时,不妨想一想它背后的这场有趣“躲猫猫”游戏吧!你会发现,原来月亮也是这么有趣与可爱!
来源: 岳阳市科技馆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