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齿龙以磨盘状的牙齿为显著特征,包括具甲壳的豆齿龙亚目和不具壳的楯齿龙亚目,化石主要发现于今天的中欧和我国华南地区。

楯齿龙四肢尚未完全特化,并没有表现出完全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科学家们推测楯齿龙主要生活在近岸浅海区域。在三叠纪,鱼龙类和幻龙类演化出了较为凶暴的掠食者,而楯齿龙体型较小,且食物主要为软体动物,因此相较于速度和灵活性,防御力对楯齿龙来说更为重要。

楯齿龙普遍身形肥硕,腿短而粗,体态笨重,除了早期成员外,大多身披骨板,外形类似于现在的龟鳖目,很多生活习性也与龟鳖目生物相似,但是两者只是平行演化而已,仍有非常多明显的区别。

比如楯齿龙大多具有平坦厚实的块状牙齿,便于咬碎软体动物的贝壳,而现生龟鳖目牙齿大多退化并演化成了喙;楯齿龙的头骨比龟鳖类多了一对完整的颞孔;此外楯齿龙的头部也无法缩进壳里,尾巴比起现生龟鳖类也更长,背甲构造也有差异,楯齿龙与龟鳖目的游动方式可能也有所不同。

虽然楯齿龙已经尽量做好武装保护自己,但是仍然没能在三叠纪发生的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中幸存下来,据科学家们推测灭绝原因可能与它们较为单一的食物来源有关。

来源: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