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光伏大数据,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国培在线入库高级高考报考指导师。普及前沿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助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先发优势!
一、引言:超导——量子世界的“高速公路”
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中,一道关于超导材料的选择题引发热议:“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可用于哪种场景?”答案指向磁悬浮列车。而最新《自然》论文揭示的魔角扭曲三层石墨烯(TTG)超导现象,或将改写未来超导应用的版图。这种材料不仅能在更高温度下实现超导,更展现出神秘的“节点超导”特性,与铜基高温超导体相似。理解这一发现,不仅能提升科学素养,更能为高考中新材料类题目提供解题密钥。
二、节点超导:费米面上的“量子漏洞”
核心概念:
超流体刚度(ρₛ):衡量超导态相位刚性的指标,如同量子液体的“弹性系数”。
节点超导:超导能隙在某些动量方向消失,形成“漏洞”,导致准粒子激发能量极低。
高考链接:
2022年江苏卷考查“超导能隙与温度的关系”,而TTG实验发现ρₛ随温度线性下降(图2c),正是节点超导的标志。
考生需掌握:
关键结论:节点超导的ρₛ-T曲线呈线性,而传统超导(如铌氮薄膜)会饱和(扩展数据图5)。
生活类比:
将节点超导比作“漏网的鱼群”——即使温度极低,仍有少量“鱼”(准粒子)从漏洞逃逸,消耗超导的“弹性”。
三、实验密码:微波如何“倾听”量子心跳
科学方法:
研究者利用射频反射技术(图1a),将TTG集成微波谐振腔,通过共振频率偏移测量ρₛ。这类似于用“量子听诊器”捕捉超导态的“心跳信号”。
高考思维:
控制变量法:通过调节掺杂浓度(ν)和温度(T),绘制超导穹顶图(图2a-b)。
数据解读:图3b中ρₛ₀与Tₐ的线性关系(Uemura定律),提示超导由相位涨落主导,此结论曾出现在2021年北京卷材料分析题中。
例题演练:
(模拟高考题)若某超导体的ρₛ₀与Tₐ成正比,其超导机制最可能属于( )
A. 传统BCS超导 B. 节点超导 C. 拓扑超导
答案:B。Uemura关系是节点超导的典型特征。
四、未来科技:石墨烯超导的“高考考点”
材料特性:TTG的二维性、强关联电子态(2023年全国卷“新材料性质”题考点)。
应用场景:超导量子计算、零损耗输电(结合2024年浙江卷“超导应用”大题)。
科学精神:从实验反常(如BKT相变偏移)提出“样品不均匀性”假设(图3b插图),体现“质疑创新”核心素养。
考生启示:
知识迁移:将课本中的BCS理论(电子-声子耦合)与前沿的强关联超导对比。
热点预测:2025年高考可能考查“魔角石墨烯超导机制”或“节点超导的实验证据”。
五、结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来
从1911年昂内斯发现汞超导,到今日TTG揭开节点超导之谜,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正如2024年高考作文题“科技与人文”所启示:理解石墨烯超导,不仅是为了一道题的分数,更是为了培养面对未来科技革命的思辨力。
思考题:若TTG超导应用于手机芯片,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下一代科学家要书写的答案。
(作者注:文中实验数据及图表均引自Nature论文,高考例题为原创模拟)
来源: 光伏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