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根据丽师科协发〔2018〕1 号规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科学技术协会,受丽江师范学院(2024年5月31日,根据教育部教发函〔2024〕126号“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丽江师范学院的函”,原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设置为丽江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处归口管理,由张兰胜副校长分管科普工作。丽江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丽师科协”)在丽江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和丽江师范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丽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紧密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积极组织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每年制定专门的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制定了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及科普工作制度,明确了科普项目支持力度和科普经费管理办法。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200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7320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3920.76平米。
——场馆和设备是否有升级和更新。
根据学校2025年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已开展基地核心场馆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升级改造方案的设计及资金预算,对原有高山植物标本馆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平板一键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涵灯光控制、视频播放等);新建人与自然厅的展布;新建腊叶标本分馆(包括数字标本馆网络资源建设)。总投资额度为450万元,已纳入学校2025年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范畴,已完成项目申报书和设施设备的初步预算。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活动数量4个;参与人数2350人。
1)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
4月,组织开展了云南省公民科学素质网络竞答活动。5月,学校和智坤获评“丽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9月至11月,丽师科协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包括高山植物普及与教育(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开放天文互动教室进行AR普及教育、VR技术深度体验以及线上科普“跟着老莫观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等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2)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
5月,丽师科协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组织开展了系列职业教育活动。活动涵盖了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展示及生物多样性野外实践调查、园艺技术专业的蔬菜花卉种植体验及植物组织水势测定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3)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与保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教育系统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丽师科协于4月20日至26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校园网、科技处网站和学习广场宣传屏幕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举办了“知识产权宣传进校园”专题讲座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周活动推动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4)滇西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评价学术研讨会
邀请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副主任、科学部主任Peter Hollingsworth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研究员分别作《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科学与保护》和《中国杜鹃花物种多样性与资源保护》,介绍了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建设历史,景观设计和科学与保护现状,同时也对滇西北杜鹃花属植物资源优势进行科普。
5)沈阳药科大学暑期云南科考—中药资源调查活动
7月,科普基地负责人莫新春博士协助并参与沈阳药科大学暑期云南科考—中药资源调查活动,前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和玉龙县鲁甸乡开展中药资源野外调查活动。
2、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5个;参与人数2677人。
1)丽江古城植物实践教学活动
5月-12月,组织2022级园艺技术3班、2024级生物科学专业1、2班共158位同学开展丽江古城植物实践教学活动。
2)丽江万农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滇重楼种植基地野外实践教学
组织2023级小学科学教育专业1、2班共计93位同学前往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丽江万农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滇重楼种植基地开展滇重楼栽培技术培训和实践教学活动。
3)泰国孔敬大学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普讲座
8月,基地负责人莫新春博士前往泰国孔敬大学为园艺栽培技术专业选修课60位同学开展了《茶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题科普讲座,介绍了茶叶品类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茶产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案例等,效果反馈热烈。
3)华东师范大学“绽放云端,遇见华师”高山植物标本展
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科普基地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开展“绽放云端,遇见华师”高山植物标本展,展览期间共计有20批次1200多人进行线下预约参观。
4)丽江职教园区第41期“苹果园”论坛—生态文明进校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9月6日,科普基地负责人莫新春博士应丽江市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前往该校开展了《推进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主题科普讲座,为166位在职教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实践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普讲座。
5)《生物学教学》杂志线上科普教学活动
12月1日,应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邀请,基地负责人莫新春博士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生物博物馆现场开讲植物标本背后的故事,并通过《生物学教学》视频号,面向全国的生物教师和自然爱好者直播,吸引了1000多人在线观看与互动。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4个;参与人数300人。
9月至11月,丽师科协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包括高山植物普及与教育(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开放天文互动教室进行AR普及教育、VR技术深度体验以及线上科普“跟着老莫观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名称和数量1个;参与人数xx人。
5月22日,受丽江市古城区科学技术局邀请,前往丽江市实验学校开展丽江市古城区科技活动周科技进校园科普知识讲座《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为丽江市实验学校的130多位师生开展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生物多样性情况及保护相关知识讲解,使地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的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
无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包括、科普网站、科普中国科普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数量及相应主页链接(最多放三个)。
科普网站:https://kpjy.lj-edu.cn/
科普中国科普号:丽江师专科普教育基地 https://cloud.kepuchina.cn/ucenter/newindex
微信视频号:跟着老莫观自然
3、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
创建了《跟着老莫观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短视频,投放于科普中国、央视频、百度APP、百度百科、今日头条、小红书、抖音等主流新媒体平台上,目前,《跟着老莫观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合辑已更新至134集,以每月一集的速度持续更新。通过中国绿发会向全国各大视频平台投送。本合辑短视频通过中国绿发会渠道广泛投放于科普中国、微博、微视、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反响。截止日前,百度APP视频客户端播放量已达5452.64万(138集);89个短视频已被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收录,播放量为54640次;62个短视频已被央视频平台收录,总阅读量为3074次;科普中国平台投放视频134部,总阅读量约为42331次,评论数约为279条;快手平台投放短视频25个,总阅读量为22648次;微博平台投放视频95个,总阅读量为30.2462万次;小红书平台投放视频107个,总阅读量为7.62万次;绿会微视投放视频53个,总阅读量为59671次;绿会微信视频号投放视频45个,总阅读量为20026次。学习强国丽江平台投放93集,播放量为115314,点赞量为3158;其中学习强国全国总平台收录100个视频,播放量为1121.3763万次,点赞量为120795;丽江学习强国平台收录111个视频,播放量为13.3327万次,点赞量为3788。
目前,《跟着老莫观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合辑入选2022年度和2023年度云南省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云南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作品。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或人次)500人次。
本年度,丽师科协积极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彩色的翅膀—民族社区家庭教育援助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好评;《丽江师范学院“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24年度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立项。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也为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0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目前有专兼职人员20人,具体为:莫新春、高培仁、寇灿、曹斌、李江、黄仕辉、和永杰、洪禅伟、王飞、赵伟、和爱东、刘治中、胡光书、普荣、潘宏义、何丽梅、杨慧菊、余成华、杨金兰、王玲。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选填):跟着老莫观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
依托基地所在地滇西北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科普基地着力打造《跟着老莫观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专辑。该合辑源于在建设中国绿发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成功申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生物多样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丽江市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的过程中,在成功举办了420国际地球日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科普活动之后萌发出了对于高山植物多样性科普宣传的理念。合辑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以边走边看的呈现方式介绍了高山植物类群、生境和特性,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普通大众普及植物学相关知识。合辑以:“自然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探索地,五彩缤纷却又与人保持着距离,跟随生物学博士走进自然的国度,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导向,向观众充分展现高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之美,也侧面反映了绿水青山的生态自然风貌。
《跟着老莫观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合辑入选2022年度和2023年度云南省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云南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作品。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科普教育资源短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科普作品如短文、图文等,无法适应现代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需求。
第二、科普形式单一化,科普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板报或宣传画报来开展,基地对于现代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与结合仍存在分离现象。
第三、科普经费不足,学校对于科普工作专项科普经费不足,导致科普工作仍然停留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上,无法创新工作。
2.存在的不足
基地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构和机制,在制度上和机构运行上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人文部分与生物多样性科普方面没有进行融合,特别是人文部分的科普工作没有进行广泛宣传。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根据本基地的建设工作,希望全国科协能够开放全国科普基地专项基金项目的申请,扩大资助的范围,也请科普基地所在的省、市等相关部门拨付专项科普专项基金来加大基地的建设力度。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本基地是2014年后由学校统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由三个主题场馆组成: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滇西北民族艺术传承基地和天文馆,场馆总面积为3920.76平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公众介绍滇西北植被多样性与地质形成的关系,滇西北民族文化多样性以及丽江天文资源与观星等,使到访的观众了解滇西北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天文资源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开放时间:学期内每周二至周日9:30-11:30,14:00-17:00,每周一闭馆。
来源: 丽江师专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