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结束了,返回路上人多拥挤,慢性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乘车时更需注意健康安全。以下实用建议帮你降低风险,健康到家!

一、出发前:提前备好"救命包"

1. 带足药物:

按出行天数多备2-3天的药量(防延误),降压药、降糖药、急救药(如硝酸甘油)随身携带,不要放行李箱!

2. 随身带病历卡:

写清疾病名称、用药清单、过敏史和紧急联系人电话,塑封后放外衣口袋,突发情况能救命。

3. 查好沿途医院:

提前标记路线中三甲医院位置,导航设置快捷路线。

二、乘车时:6个细节别忽略

1. 别久坐不动:

下肢容易变"大象腿":脚踝肿胀、小腿发胀、袜口勒痕深,久坐超4小时,血栓风险翻倍。

应对:每小时做"踩缝纫机"动作(勾脚尖/绷脚背)。

2. 饮食控量控盐:

自备无糖饼干、杂粮面包、水果,避免服务区高油高盐餐;糖尿病患者随身带糖块防低血糖。

3. 保暖 通风:

冬季车内空调别开太高(26℃为宜),戴围巾护住脖子,定时开窗换气。

4. 情绪要稳:

堵车时听音乐、深呼吸,避免情绪激动诱发血压飙升。

5、防晕车

晕动症,头晕恶心、冒冷汗、呕吐

自救法:

- 选前排或靠窗位,紧盯远处地平线

- 闻新鲜橘皮/薄荷,按压内关穴(手腕横纹下三指)

- 提前半小时吃晕车药或贴晕车贴

6、防腰背变"钢板":

腰椎刺痛、肩膀发僵、转头困难

缓解方法:用U型枕 腰靠形成双重支撑

- 调座椅角度至110°,膝盖略高于髋部

- 每停靠服务站做"猫式伸展"(趴着拱背)。

三、危险信号: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就医!

长时间坐车如果不注意调节,可能会引发以下健康问题,提前了解并做好预防,旅途会更舒适安全。

- 胸口压榨痛、呼吸急促,要警惕心梗。

- 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可能高血压危象。

- 手脚麻木、口齿不清(中风前兆)

- 血糖<3.9mmol/L或>16.7mmol/L(糖尿病患者带好血糖仪测指尖血)

特别提醒:

如果出现单侧腿剧痛、胸痛呼吸困难、视力突然模糊等情况,立即要求下车就医!

小贴士:

建议慢性病患者避开高峰时段出行,优先选高铁(空间大、颠簸少,没有烟味),自驾需每2小时休息一次。

平安健康,才是给家人最好的年礼!

除了常备药,出行前准备个小急救包:

清凉油、碘伏棉签、退热贴、口服补液盐,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

来源: 胡医生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