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铜马车是中国汉代青铜车马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汉代第一车”,是资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资阳铜车马出土于2005年12月21日,当时一名工人在操作挖掘机时意外发现了古墓的拱形墓顶被刨开。考古人员随后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发现了一辆无头骏马在铜人驾驭下拉着的马车,马车长约2.05米。2005年12月23日至2006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雁江区文管所对施工范围进行考古勘察和发掘。资阳铜车马属于汉代典型的轺车,虽然车身、车轮、车轭及驭人等部件都较齐全保存下来,但因遭到施工破坏,铜车马的铜马等受到严重损坏。据资阳当地媒体报道,当时,出土的青铜车马在施工中遭到损坏,经现场清算,青铜车马的残断件达50多件。加之资阳铜车马长期埋藏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马肚和笭中填满淤泥,氧化锈蚀非常严重。
资阳铜车马出土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出土时铜车马遭到严重损坏,修复工作非常复杂。修复过程中使用了环氧树脂灌注、粘接、螺丝钉铆接等多种工艺,对铜车马进行修复与保护。2018年,资阳市博物馆开建。据官方公开信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一部分便是“车马汉风”,拟通过对西南地区出土铜车马的对比展示,凸显资阳铜车马的独特地位,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汉代车舆制度。资阳博物馆建成后,出土于资阳的资阳铜车马有了“安身之所”。所以铜车马修复后配上马头在2018年首次亮相,资阳铜车马长184厘米,重约150千克。并在2023年12月29日正式回归资阳市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目前,资阳铜车马已经移交给资阳市博物馆,并在第二展厅“车马汉风”展出。
修复后的资阳铜车马 图片来源:网络
资阳铜马车不仅展示了汉代车舆制度的细节,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技术水平。同时资阳铜马车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也体现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资阳铜车马的出土对研究秦汉时代车舆制度及汉代西南地区交通工具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继贵州兴义、甘肃武威之后发现的第三辆汉代青铜车马,也是考古界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西汉铜车马。由于其保存状况良好,结构复杂,制作精美,资阳铜车马被誉为“中国汉代第一车”。
来源: 天生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