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昌盛

单位:临沧市中医(佤医)医院

“如果你被五步蛇咬了一口,那你最好先走四步,再被它咬一口,这样又能重新开始算步数……”

这个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被五步蛇咬了只能走五步,这可能是对五步蛇名字的一种误解。实际上,“五步蛇”这个名字并不是指被咬后只能走五步,而是说明它毒性强烈的一种警示,能导致被咬者在短时间内死亡。

五步蛇中药名为蕲蛇,因特产于蕲春县而著名,学名为尖吻蝮,又名百步蛇、七步蛇。据说人畜被咬伤,不出五步则亡,故名五步蛇。蕲蛇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时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然而如此剧烈的毒蛇确是一味良药,味甘、咸,性温,主要用来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五步蛇蛇毒具有抗凝抗栓、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的作用。

2025年是在我国农历己巳蛇年,在中医药的宝库中,蛇一身都是宝,除了五步蛇外,还有许多蛇入药来治疗疾病,接下来就和大家简单分享。

*金钱白花蛇

即银环蛇,含有非常强烈的神经毒素,是亚洲地区公认的几种极其危险的蛇之一。味甘、咸,性温;有毒。《雷公炮炙论》:“治风。引药至于有风疾处。”《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其功效与蕲蛇相近,同样可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银环蛇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并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易危(VU)类别。

*乌梢蛇。

乌梢蛇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等。乌梢蛇作为药用最早载于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被称为“蕲州乌蛇”,后续本草中被称为乌蛇、乌梢蛇、黑花蛇、黑梢蛇、剑脊乌、风梢,如唐代的《药性论》中称为乌蛇,宋代的《开宝本草》中记载:主诸风瘙瘾,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明代《本草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李时珍还说“乌蛇生商洛山,背有三棱,色如黑漆,性善,不噬物。”这些记录均符合现代乌梢蛇的形态特征。乌梢蛇味甘性平,有小毒,归肝经。功效亦是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实际上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

*蛇胆。

一般是取眼镜蛇、金环蛇、乌梢蛇、黄梢蛇、蝮蛇等多种蛇的胆囊,不过所有的蛇胆都可入药。古代中医文献记载蛇胆不多,其性寒味苦,具有止咳化痰、驱风祛湿、杀虫、清热明目、活血通络等功效,主治风热惊痫,痰热惊厥,痰热咳嗽,百日咳,目赤,目翳,外用尚可痔疮肿痛,痤疮。蛇胆含有铜、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机体循环、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对于小儿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痰热惊厥,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具有治疗作用。

大部分蛇类入药均可祛风通络止,与蛇本身善于走窜有很大联系,但是蛇毒毒性强烈,不宜自行抓捕入药,需根据医师指导开立处方、安全合理用药。

中药科普,仅供参考。图库图片,侵删。

来源: 小中医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