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在天津市科协和滨海新区科协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始终秉承“公益属性、企业管理、市场运营”的理念,深入挖掘公众科普需求,探索构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和专业化运营体系,为加快津城科普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2024年度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管理,推动科普工作有序开展

滨海科技馆由中滨文投(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投科技公司)运营管理,文投科技公司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属国资企业,以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为使命,高度关注科普工作开展,现有2名分管领导统筹科普工作,设有展教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品牌部、宣传部、展区服务部负责组织实施科普工作。滨海科技馆每月策划科学主题月,常态化开展科学巡游、快闪实验秀、科技讲座、冬夏令营等科普活动,特别将全国科普日、科技周及各主题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科普工作制度21项,设立考核激励措施以促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优化服务基础,提升科普服务水平

滨海科技馆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开展科普工作。2024年开放274天,全年到馆参观64.3万人次。滨海科技馆于2019年10月对外开放,已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为了满足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体验需求,今年我馆通过自有技术力量以较小投入开发展区内空白空间、利旧改造、布置新场景,共完成7项改造,实现了展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充分结合二层光学科普内容,新增“光影走廊”儿童互动体验区、“光纤瀑布”展项、“星空顶”和“雷电云”等视觉互动元素,一经展出,就成为滨海科技馆的新晋网红,获得游客高度好评。今年在展区二层又新置了“科学家精神展”,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授权的展示资源独特优势,现场陈列的科学家手稿复刻件,令观众喜爱有加,纷纷表示仿佛直击心灵,要向科学家学习。三层宇宙漫游展项原先是动感仓观影形式,但是运行成本高使用频率低,技术团队大胆谋划,拆除观影座椅,释放互动空间,将其改造为宇宙探秘人体感应交互式学习场景,大幅提升展项使用效率,并加设激光秀表演营造极光氛围与展区八大行星陈列相互辅助。

(三)丰富活动形式,增强科普活动实效

滨海科技馆积极响应“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导向。2024年全年执行展区常态科普活动1834场,服务游客10.2万人次。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总计103场;参与人数总计9.9万人。其中,进校园87场,服务中小学生9.68万人次,科普活动进社区14场,服务居民2100人次,科普活动进企业2场,服务企业职工750人。

聚焦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科普氛围

1、全国科普日期间,滨海科技馆聚焦群众科普需求,集结优质资源,围绕展览惠民、科普阵地联合行动、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项行动等主题创新打造特色科普活动,共有三大系列活动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分别是,“致敬大国脊梁科学家精神展”以主题展览形式,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感悟自然生物多样性,穿越亚马逊热带雨林展”以临展形式科普生物多样性,倡导保护生态,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群星璀璨,科学筑梦’弘扬科学家精神全域科普系列活动”是以流动科技馆、科学家精神展、科学实验秀、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在社会的多个层面形成崇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三项科普活动累计开展53场,服务2.9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一致好评,滨海科技馆也再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2、第38届科技周期间,滨海科技充分发挥科普阵地作用,整合场馆科普资源,全馆策划活动6项,累计开展89场,服务4.9万人次,积极探索科普活动的新形式,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规划等做出详细的部署与安排,精心组织策划的“科星璀璨 一起追星”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特色群众性科技活动清单。其中“‘器’宇不凡的硬核科技”科学分享会,推荐科普读物,讲解内容涵盖了大国重器中的空天C919、深空长征系列火箭、深海探测“奋斗者”号等科技成就,青少年通过科学实验,深入浅出地学习感悟科技成果中的基础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3、天津市第二十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我馆策划活动5项,累计开展13场,服务4990人次,我馆荣获2024年度最佳组织单位。其中,组织策划“科创智汇嘉年华”科学节活动,滨海科技馆联合新港第四小学开展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系列科学展演活动,亮点包括“科学精神少年说”借助科学家精神展板与复刻实物弘扬科学家精神;“未来海洋城市建设”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解读自己创作的海洋城市;“科学实验显身手”将效果显著的实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展现科学魅力;“天宫课堂开讲啦”重温天宫实验致敬中国航天精神等四大板块内容,充分体现“双减”下科技馆与学校携手合作的科学教育成果,旨在积极培育青少年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养。

(五)拓展宣传渠道,提高科普信息传播

滨海科技馆官网链接:https://www.bhstm.com/

滨海科技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滨海科技馆

滨海科技馆科普中国账号名称:滨海科技馆

今年滨海科技馆在官方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科普中国APP、微博等5个平台发布信息共计603条,其中抖音发布129条,阅读量1432499、视频号171条,阅读量304322、科普中国70条、阅读量190879,公众号233条,阅读量143614。其中,线上科学故事汇活动,滨海科技馆利用自媒体矩阵,不断开展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线上公益科普活动,内容涵盖“共和国的脊梁”穿越历史长廊,走近用生命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巨匠邓稼先;“致敬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树立爱国精神和伟大的家国情怀;“穿越元朝星空”追溯在天文历法水利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巨5匠郭守敬,本项活动旨在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六)发挥科技工作者作用,助力科普服务开展

滨海科技馆践行科技工作者之家职能,成功举办“国之重器-飞腾芯”“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揭秘“出入相补”:古人数学智慧的神奇实践”“大国重器之航空母舰”“逐梦太空,做航天事业接班人”等公益科普讲座5场,累计服务现场及线上公众4000余人。其中,中国航海日活动周期间,滨海科技馆与航天神舟飞行器的科技工作者合作开展《大国重器之航空母舰》航海主题科普公益讲座。40余名现场观众和超2000名线上观众参加了本次活动。现场观众反响热烈,青少年们纷纷表示日后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同时,滨海科技馆科技工作者之家充分利用滨海文化中心党建资源,组织之家科技工作者参观红色舞台剧《延安故事》《滨海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成果展》主题展、“廉韵颂滨城 翰墨谱华章”滨海新区廉洁文化主题活动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等主题培训3场,培训人员1000余人。

保障经费与人员,支撑科普工作运行

科普经费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为保障科普工作持续开展,一是开源节流,用自有技术团队改造展区展项节省工程投入约40万元,二是积极申报科普项目8项,获得3项科普项目专项经费共24.1万元。专职科普人员数量69人,积极组织员工参与职称评审,今年新增科学传播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

二、创新特色工作,打造科普亮点品牌

滨海科技馆自有科普品牌“滨海科学城”入选天津市四全科普品牌后备受鼓舞,加大力度继续推动其科普子品牌建设,打造优质科普服务产品,助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

(一)“N+课后三点半”赋能“双减”

滨海科技馆关注学校实际需求,将科技馆的优质科普资源引入校园,前往滨海新区上海道小学、云山道学校、塘沽一中心小学等1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平均每周50课时,以科学体验活动与科学实验动手做为主,服务中小学生4万人次,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科普教育体验,该项目得到师生们的热烈响应和好评,切实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探求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通过“馆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助力青少年放飞科学梦想提供全方位支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零距离”流动科技馆 科普零距离

滨海科技馆充分利用场馆硬件优势资源,将移动式、互动式相结合的移动展项,打造成“流动科技馆”送进校园、社区和乡村,服务胡家园小学、远洋城小学、大梁子乡村学校等13家学校以及新北街道、胡家园街道,服务受众超2.3万人次。展览分为4大主题,围绕基础科学内容,深入浅出地将科学知识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种下好奇的种子。同时,融入科学家精神思政展,弘扬了一代代中国科学家们百年铸就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并培养校园科普讲解员,讲解流动科技馆展项、讲述科学家故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本项活动在不断创新科普形式、科普资源共享、科普优势互补等方面提供支撑。

(三)“科学少年行” 研学回归教育本质

滨海科技馆一贯强调研学要回归教育本质,拒绝走马观花,以任务探索为主线,包括科技馆展品互动体验、科普讲解、科学问答等多个环节,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活泼,让青少年们亲自动手操作展项、感受科学的魅力,其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通过真学真看真体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掌握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切实提高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今年接待研学学生8.7万人,其中与31所中小学校开展一站式研学活动,并成功实现“国防主题外拓研学”,累计接待学生9954人。

(四)“探索+”科学营地 研发精进屡获殊荣

滨海科技馆展教团队持续研发“探索+”系列科学活动资源包,今年参加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征集工作,自主研发并实施的9项科学课程从全国310项作品中脱颖而出,科学活动《少年科探团“大脑迷宫”》《“数你最牛”科学探索营》《天工开物-探秘矿物世界》荣获二等奖;科学课程《奥运竞技中的基础科学》《电学奇趣游》《桥梁工程师》《“中国臂”舞动星空》荣获三等奖;《深海“通行证”》《非遗里的科学-植物拓印》荣获优秀奖。在中国科技馆主办的“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科学家精神宣讲优质资源评审中,滨海科技馆参评项目《大国重器里的基础科学》《“两弹一星”邓稼先》荣获全国二、三等奖。

三、问题不足

(一)展项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

滨海科技馆运营五年,展项展示形式陈旧,难以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游客关注度大幅下降,如在多个重点假期客流锐减,说明在展品更新和创新展示设计上未能跟上观众日益增长的科普体验需求,未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新颖的科普展项。

(二)活动形式创新性不足

尽管开展了大量新型科普活动,但在活动内容上还是缺乏创意,缺乏结合新兴科技趋势或当地特色的独特创意,未能形成具有广泛传播力和深度影响力的创新活动内容,难以在众多科普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传播渠道利用与创新欠缺

虽然利用了官网、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但在传播方式上可能较为常规。未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和社交传播潜力,如在科普短视频制作上可能缺乏创意和趣味性,难以形成病毒式传播效果,未有效借助互联网创新传播机制扩大科普覆盖面和提升科普效果。

附件:滨海科技馆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滨海科技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内,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1.7万平方米,内设主题展区16个,各类展品350余件,场馆一至四层分别以“科技点亮滨海”“科学改变认知”“技术拓宽视野”“智慧创造世界”四大主题内容涵盖基础科学、天文地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其中还配有4D影院、全息剧场、科普教室和科学实验室等,配套面积约1500平方米。滨海科技馆作为滨海新区重要民生项目,立足本土,创造差异,始终秉承“激发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高质量打造京津冀地区公众科普、研学游览的全域科普优质阵地。

开放时间:每周一、周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周三至周五开放时间为9:30-17:00,每周六至周日开放时间为9:30-17:30。

来源: 滨海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