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重视农业科普教育,加强组织领导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立足科技创新资源,践行科研与科普“双翼”发展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为促进科学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管理处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加强对科研展示温室的日常运行管理,领导班子中分管科普教育的处领导统筹全处的科普工作,还有分管院部基地的处领导主管科研展示温室科普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管理。
2.设有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管理处规划管理科组织实施管理,主要负责院部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推进、协调与宣传,对各入驻研究所相关学科团队进行充分调研,优化调配资源,制定科研展示温室展示规划方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从而形成共抓共管、上下联动、层层推进的局面。
3.制定科普年度工作计划
自从科普教育基地成立以来,科普展示工作列入常态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重要的科普展示工作列入处重点工作,重要的决策部署列入进入处长办公会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底完成工作总结,日常科普工作列入每两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两周工作计划,确保科普工作落实到位。
4.制定科普工作制度
为提高基地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开放机制、科普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并具体制定科普展示接待流程、场馆参观须知、场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讲解员工作制度、消防组织管理、场馆消防安全管理、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营和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
5.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研与科普的融合发展,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对科普示范基地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23年、2024年已连续两年从亚夫科技服务项目中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认定的科普教育基地分别给与30万、20万元的经费支持,推动农业科普基地更好地服务大众;大力鼓励科普短视频、科普书籍等农业科普创作产品,每项给予10-15万的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推动农业科普知识传播。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于2017年9月建成并对外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展馆总面积8800平方米,分为7个展区,主要展示特色蔬菜、休闲昆虫、智慧农业、特经作物等,入驻有“国家果树种质南京草莓圃”、“国家杜鹃花种质资源库”,是一个集科研、示范、培训、科普、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温室设施农业科研展示中心。
场馆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示范作用,从古稀老人到乐学幼儿,从零星散客到社会团队,从机关党政到企业农户,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举办国内国际科技观摩、儿童节、丰收节、公益教育、农业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开放日、科普日、科技周、科学节等大中型科普活动60余场,接待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调研交流40余次,利用工作日、双休日以及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立足科研实景,结合科研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开放,全年开放近160天,年接待总人数逾6万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体验感,丰富科普展现形式,2024年基地加大科普功能升级改造,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科普场景,进一步完善科普展示功能,紧密围绕新时代“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的需求,对原生物技术馆进行场景化设计、展品品牌优化,升级打造为 “都市农园客厅·智慧科普馆”,并于10月对外正式亮相。该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引入科普游戏设施、情景体验小屋、科学试验站、都市农业微缩空间等科普场景模块,构建了一个集学习、体验、研究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智慧科普平台,打造了多个体验式农业科创展示与沉浸式科普场景,成为集创新成果展示、科普研学、主题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满足了市民科普需求,也将成为南京市民体验休闲农业的新去处。

与此同时开辟户外观赏及实践基地,打造栝楼试验示范展示区,面积约1500平米,示范栝楼垂直绿化场景,展示栝楼种植栽培技术,推介栝楼高效益、高药用价值、高观赏价值,近距离观赏藤蔓作物立体栽培模式,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了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应用。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立足基地优势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场馆致力于将专业的科学知识具象化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创新科普形式,开展科普进实验室、进科普阵地等特色科普活动,同时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元素,以农科院公众开放日、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农业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学农教育、学校春秋游等活动为契机,以季节定主题、以需求定内容、以受众定形式,全年开展专题科普活动近50次,参与人数超6万人次。
场馆主要围绕馆内特色资源,结合劳动技能、科学探究、生态保护、美学教育等综合素养,开展农科探秘、生物多样性、小小科学家等专题研学,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发放种子、种苗及操作物品等实验材料包,组织青少年进行场景式、体验式、探究式科学实践活动。开展了“植物的工厂-种子的世界”社会实践活动、“奇瓜异豆·蝶恋花间”夏令营主题活动,“化身小小科学家 开启昆虫研学记”科普探究活动、“小种质 大世界—用科技的力量,感悟生命的传承”科普研学活动、“探访蝴蝶自由与活力”亲子互动活动等多场特色主题科普活动,开设智慧农业小博士论文研究专题、蔬菜花园特色劳动教育、蝴蝶与城市环境生态调查等特色课程,鼓励并引导中小学生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深刻感悟的科学探索精神融入到科普实践中,助力青少年农业科学素养提升。
同时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实训基地等作用,为南京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高校提供“五育”教育、设施农业科学工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为农业职业培训、老年大学等提供社会实践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以“三进三联”开展“走出去”科普活动
基地立足于科学普及,利用社会大课堂,以“三进三联合”形式组织科普及展示活动,积极“走出去”,联合学校、联合图书馆、联合学会,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高科普资源化利用水平。分别进入琅琊路小学、小营小学、成贤街小学、南京怡馨花园小学、孝陵卫初级中学、科利华紫东分校等各类中小学开展《点亮星光—阅享童行—启迪梦想萤火虫》《舌尖上的安全》《改变世界的种子》《小种质大世界》等科普讲座进校园,以及进校园进行立体菜园现场指导讲座等,进基层开展“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培训”“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介培训观摩会”,进社区开展“科技惠民共享绿色发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全年开展“走出去”科普活动共15场,参与人数近3000人次。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依托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等重要主题日,通过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前沿科普讲座、研学实践与科学调查体验、公众开放、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国际研讨观摩等形式,推动传统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的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对农业科技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科学认识。
1.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全国科普日活动取得广泛社会影响力
全国科普日期间,紧紧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主题,以“全民参与”为宗旨,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乡村等主题科普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平台进行宣传预告,均得到前台的展示,提高了活动的展示度。
一是突出科技惠及民生,9月22日举办2024年“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主题公众开放日,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朋友走进江苏省农科院,深入了解农业科技知识,观摩体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活动以展览展示、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普表演、科学家故事宣讲等形式呈现,现场营造出形式新、内容多、接地气、参与广的科普盛宴。开放日活动当天人声鼎沸、万人空巷,参观人数超4万人次,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突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9月23日,开展“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项行动,举办《改变世界的种子》科普大讲堂,组织科研老师将展示温室的“种质研究”带进南京市小营小学和成贤街小学校园,为150多名学生宣讲如何用科技改变种子的科普知识,与同学们展开一场走近科学、探秘种子的对话,树立了青少年自立自强的理想信念。
三是突出普及农业实用技术,9月24日在白马镇组织基层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科研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和现场讲解,开展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培训,此次培训为30多名豆农提供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指导,让学员丰富了视野,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了大豆的高产优质、可持续生产,助力乡村繁荣振兴。
2.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全国科技周活动深入民心
全国科技周活动期间,紧紧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主题,以“科技创新”为要素,开展送科技进校园、进社区等服务,让社会公众深度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感悟农业科技的力量。
开展“点亮星光—阅享童行—启迪梦想”萤火虫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科研老师将展示温室的“昆虫研究”带进校园,于5月27日、5月31日分别走进小营小学、同仁小学,与同学们展开一场走近科学、探秘昆虫的对话,带领学生们领略科技魅力、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理想,使学校课后教育更丰富、更生动,300名学生参与了科普讲座。
开展“科技惠民共享绿色发展”进社区活动。将展示温室的科技资源“阳台蔬菜”进行“打包”,5月29日组织科技志愿者走进农科院社区,通过实物展览、科普展板、科普讲解、发放科技种苗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向居民展示现代阳台蔬菜科技成果,科普现代阳台蔬菜知识,活动内容丰富,为近200名社区居民呈现了一场城市阳台、露台、庭院等立体蔬菜栽培的大餐。
5月25日,100余名来自南京市科技馆的追光少年走进科研展示温室开启农科院“未来科学家”研学活动,科研老师带领孩子们变身为“小小植物学家”,参观国家级植物资源库,探寻、开启那些不曾探寻的植物王国里的宝藏。
3.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效果显著
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期间,积极参加科创筑梦联合行动—“建设和美乡村”主题活动,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一馆一特色”的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为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7月8日至12日,开展科创筑梦·阅享童行· 未来小农人——“奇瓜异豆·蝶恋花间” 农业科普体验暑期夏令营研学活动,近200组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在科研老师带领下,探寻“植物王国”,欣赏不一样的水果和蔬菜,了解无土栽培的奥秘,近距离观察了解蝴蝶的美妙,认知蝴蝶成长历程,观察形态各异的豆类种质资源,动手操作探索豆类种子萌发的条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爱护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7月9日,开展“雏鹰小分队揭秘蔬菜作物移栽的奥秘”研学活动,10名伟大成就的寻访小队员。科研老师主要介绍了“新奇特”蔬菜作物的种类,有机基质无土栽培的优点及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还演示彩色辣椒幼苗的移栽方法,学生们亲自动手实践了蔬菜种植方法,进一步了解了农业知识。

7月16日,蝴蝶生态馆专门为玄武区团委爱心暑托班举办了一场“探访农业科技—蝴蝶背后的秘密”,当天有近80位孩子在蝴蝶生态馆里与飞舞的蝴蝶精灵来一次亲密接触,了解蝴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和蝴蝶在艺术、科学、仿生学上的应用,并且认识到蝴蝶的成长历程,探访藏在美丽蝴蝶背后的研究秘密,开启了“科创筑梦的旅程”。

8月5日,在农业信息馆开展“科技创造梦想——智慧农业寻梦之旅”暑期科普活动, 50名小朋友驶向智慧农业知识殿堂,孩子们追寻着智能温室中AI番茄的奇妙成长历程,与巡检机器人亲密接触,筑造科技的梦想。
8月13日,开展“守护农业创新之源”科技科普研学活动,科研老师带领孩子们变身为“小小植物学家”,参观种类繁多的国家草莓种质资源库,探究了活体草莓种苗保存及成长的奥秘,了解蝴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和蝴蝶在艺术、科学、仿生学上的应用,并且认识到蝴蝶的成长历程。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发布开放信息
为扩大宣传渠道,满足于社会大众的科普需求,建立常态化预约开放通道,分别依托江苏省农学会官微公众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官网进行预约,原预约平台正进行改版,近期将开通微信公众号预约,具体方式将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公布;尤其在科技周、科普日、青少年科学节、开放日、科普游、夏冬令营等各类重大节事,通过江苏省农科院、图书馆、学会合作单位官微进行活动发布,介绍主要活动内容,有的放矢的开展有意义的科普活动。
"农科星球"农业科技主题科普场馆集群对外开放啦 https://jdglch.jaas.ac.cn/tzgg/art/2024/art_421e7949d5a64b5ab3cf31f1180b2793.html
开放日预告(上)| 这场农科盛宴不容错过!https://mp.weixin.qq.com/s/BxJwY98R-cZBjiHTk0dzLg
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2024暑期夏令营第二周活动开始报名
https://mp.weixin.qq.com/s/o6ziL6n--ky9e0_y6EPtdA
追光少年,用科创筑梦未来——农科院“未来科学家”研学季热辣来袭
https://mp.weixin.qq.com/s/OYJB_vHeiImev9aotcMprw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科普中国科普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苏农信微信公众号
2.1科普中国科普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
《探秘农业科技》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videoDetail?id=7224943145248194560
《全国科技周“科技惠民,共享绿色发展”科技进社区活动》
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213205274508341248
《蝴蝶生态景观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212478402195566592
2.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微信公众号
《开放日回顾 | 感谢热情的你们!》
https://mp.weixin.qq.com/s/-PK5Fok8kuTIazOvetr8ug
《“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主题公众开放日摄影比赛作品展》

https://mp.weixin.qq.com/s/H49RrUc-D8NuhIrR0-EO6A
《山海不为远 携手共发展——萨摩亚独立国总理菲娅梅一行访问我院》
https://mp.weixin.qq.com/s/nqPqmakacIlWcg0l1xZ6nw
2.3苏农信微信公众号
《苏农信联合院基地处、休闲所开展“农业新,智慧行”科普研学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s1K_Y6PnT5mbHfn9L6FoIQ
《智慧寻梦奇妙之旅暑期研学开启啦!》
https://mp.weixin.qq.com/s/VHfD0pi67b_CDHJm5-mG5w
《科创筑梦,智慧寻梦奇妙之旅起航》 ~
https://mp.weixin.qq.com/s/Ob49LuOTywsenggRncn69w
3.发布科普服务信息情况
展馆受国家、省、地方级媒体关注并多次报道相关活动及展陈内容,新华日报、江苏教育、江苏科技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卫视、荔枝新闻、紫牛新闻、南京晨报、南京电视台、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等主流媒体通过微信平台共发布32篇次,其中4次登上学习强国。此外通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苏农信、江苏省农学会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以及大中小学、幼儿园等合作单位官微发布信息30余条,介绍最新的科普活动和重要通知。发布信息总量60余条,阅读量约160万人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普场馆坚持将科普教育与公益服务结合,充分依托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和科技人才特长,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把科普工作作为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有效途径。科技工作者常年提供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开展农业设施装备及栽培技术、研发技术及产品的科普传播,以及农业职业继续教育培训、科技下乡活动,并积极投身科普表演、科教课程开发、科普产品创作、科普宣讲,以及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为广大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全年本院热心的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志愿者160人次,展馆内2名科技工作者被评为青禾典型科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持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志愿服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科普经费投入或专项科普经费使用情况
科普展馆今年从运行管理经费中自筹近30万经费对场馆进行水电费、维修维护等日常运行,以及展馆的升级改造,亚夫科技服务专项资金下达10万用于科普事业的发展,积极申报江苏省科协的扩大开放试点项目,给予场馆20万经费支持,从南京市农委争取都市农园项目50万元用于新建展馆的资金建设,专业所利用展示平台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约60万元补贴展馆的科普工作,约有170万元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场馆日常支出、展馆建设、基础设施设备维护以及科普活动等,确保展馆的运行发展,以及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2.专兼职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与江苏农学会、科教部门等搭建专家工作站,不断壮大科普队伍。安排专人负责联络协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人,兼职管理人员12人,另有本展馆开展科技工作的硕博士专业技术人员26人,常年为科普工作提供志愿服务,1名科普导师被评为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各成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养高,具有丰富的科普宣传经验,不定期组织专兼职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及科普培训活动,2名科普人员赴北京参加“建设和美乡村”主题学习交流, 3名科普人员参加科技志愿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服务能力提升线上,组织专兼职人员分别赴浙江、广西、江西、福建等兄弟院所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科普展示工作有序开展。
二、特色工作
(一)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践行科普理念,开发原创科普作品
展馆发挥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科研设施、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的优势资源,鼓励科研团队紧密联系民生实际,积极开发科普视频、科普动画、科普图书等大众所深刻感知的原创科普作品,使公众产生亲切感。制作了科普视频《多功能五彩豆》《什么是昆虫》《探秘农业科技》,推出了动画类科普短视频《粉丝无数的豆届顶流》《商业大佬的传奇豆生》,成为《农科星球》系列科普动画作品的开篇之作,录制宣讲科学知识的系列科普短视频,《原来,豆子是一个大家族,食用豆,您肯定见过!》《既常见又陌生的大豆,您真正了解他的价值吗?》《揭秘不同种类豆子的营养差异》《小小豆子有大吃法!如何吃出豆子的大营养?》,科普图书《改变世界的种子》一经推出,受到社会公众的喜爱,并收藏于都市农园科普馆。
2.依托科技资源,打造农科特色品牌
依托农科特色元素,展现科研过程真实科普场景,打造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科技示范的新样板。每年举办大型开放日、丰收节,在形似“水晶城堡”的农业科普基地,凭借“高配”设置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蝴蝶馆、蔬菜馆、豆博馆、草莓馆、杜鹃花馆馆藏资源丰富、科技含量“满格”,智慧农业示范馆汇聚高科技、现代化的全新视觉,当日接待量超4万人次,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科普游的“后花园”。以“三定”形式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利用独特的科技资源,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获得、动手参与、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组织科研团队设计与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普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式参与科学实践、体验科学过程和探讨科技问题,重在体现科学性,为学生创设深入接触现代农业、仪器设备和科研手段的机会,让青少年在文化学习之外,开拓思维,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
3.辐射“双减”带动,扩大科普覆盖面
充分发挥科学育人功能,加强课后服务与校本课程融合,将科学研究融入到科普教育,助力“双减”工作,与孝陵卫初级中学共建“15分钟教育圈”,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满足多元需求,丰富课后服务内涵,让学生经历实践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添加色彩。以“15分钟教育圈”为核心,逐步扩大“课后服务”半径,发挥辐射示范效应,建立与周边二十余家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服务关系,逐步扩大“双减”课后服务范围,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汇流,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学知识,感受农业之美,增强农业强国、科教兴国的意识,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4.加强国际示范交流,讲好中国创新故事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作为我院科研与科普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每年承当国际研讨观摩、国际访问交流活动,对外展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助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农业科技合作平台方面发挥国际科普作用。2024年承办萨摩亚独立国总理菲娅梅·内奥米·马塔阿法一行访问交流、联合国粮农组织—江苏省农科院“一国一品”行动太平洋岛国启动会暨研讨会,主要围绕科研展示温室馆藏资源场景、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智慧农业场景式,重点科普了种质资源创制、智慧农业、都市农业及立体种植模式,迎接太平洋岛国8国农渔业部长和驻华使节、相关国际组织代表,以及国家级、省级党政机关、科教机构和相关企业代表近120人莅临参观考察,深入了解在可持续农业生产、储存、加工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极大宣传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科技实力,拓展了农业国际合作发展前景。
(二)打造特色科普品牌
展馆立足科研展示温室各馆的展示主题和技术特点,坚持以青少年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具有浓厚科研氛围的沉浸式科普场景,打造“农科探秘”科普品牌,把现代农业科技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公众传达,以参观科研过程、参与科学体验和探讨科技问题为主要形式,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良种良法等高科技农业为主要展示内容,重点展示新技术、新模式等成果,以及科技品种、特色产品,结合传统农耕文化,打造蝴蝶系列、花海系列、瓜果系列、种子芯片系列等农科特色科普主题,形成“蝶恋花游记”“蔬菜奇遇记”“草莓成长记”“杜鹃花繁育记”“番茄寻梦记”“豆生寻亲记”等 “一馆一特色”的科普品牌,旨在促进公众对农业科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公众对农业发展的认知,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探索欲望和创新活力,推动社会形成科教兴国的良好氛围。
二、问题不足
1.科普活动通常与农作物生长季节性相配合,但在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寒冷季节,容易形成“淡季”,都市农园科普馆的建立,打破了以往因受季节影响产生的“淡季”现象,随着科普展馆的增多,需要将各馆联动起来,进行高效运行管理,发挥集群效应。
2.研究机构通常以公益性拨款为主,科研团队以研究项目维持运行,但科普主题项目、科普设施更新维修、科普展品更换等环节需要耗费原材料、人工以及必要的科研设备,活动运行费用较高,需要持续性投入。
3.农业科研院所有必要发挥创新优势,加强对新质生产力资源的挖掘,探索开发新质生产力科普讲座、新质生产力科普活动、展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比如讲述太空育种的原理和培育出的特殊农产品,从而激发青少年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四、工作建议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线上培训系列课程为科普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课程理论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在科普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的介入能够保证科普展示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丰富性。开辟通道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科普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创作,不断提升科普创作数量和质量。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的农业科研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致力于公益性科普事业,践行“科技资源科普化”理念,满足科研成果社会化需求,打造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普展示与体验集群中心,于2017年9月建成使用,2021年获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展馆总面积8800平方米,室外面积12500平方米,共分为7个展区,主要展示特色蔬菜、特经作物、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入驻有“国家果树种质南京草莓圃”“国家杜鹃花种质资源库”,构建农业科创展示与沉浸式科普场景,展现现代农业智能化、信息化、多元化运行模式,是一个以科普展示为主,集科研、示范、培训、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科研科普展示中心。
科普展馆工作日每周一-五开放预约,每周二-周五及每月第一周周末集中开放参观,其中包括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学节、农民丰收节、院公众开放日等重要节庆,开展免费主题开放活动。开放期间可提供科普讲解服务,讲解服务内容根据应季展示内容进行安排,需提前预约。
①常态化开放:电话预约,联系方式:025-84392855;原预约平
台正进行改版,近期将开通微信公众号预约,具体方式将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公布;
②主题开放日:在开放信息发布推文中根据指引预约。

来源: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展示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