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支付,生活里就像缺了电”,一句话道出了线上支付的普及和便利。人民币纸币和硬币仿佛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但它们却实实在在是我国的流通货币。人民币上的图案包含许多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票面上的人物或风景图案,很有代表性,被广泛关注。去人民币票面上的景点打卡,一直是驴友们追捧和津津乐道的趣事。今天我们来“打卡”一下人民币票面上另外一组图案,那就是上面的花卉。人民币纸币正面底衬和硬币背面,均配有精美的花卉图案。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花卉。

从1948年12月1日至今,我国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这5套人民币分别于1948年、1955年、1962年、1987年,1999年开始陆续发行。经历了五代更迭,人民币除了体现国家愈加先进的印刷技术,还展示着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和1角、5角、1元硬币。1元和1角硬币“兰花”、5元“水仙”、10元“月季”、20元和5角硬币“荷花”、50元和1元硬币“菊花”、100元“梅花”。这些花卉都在中国十大名花之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内涵:兰花花香远溢的清幽,水仙亭亭玉立的优雅,月季常开不败的瑰丽,荷花出泥不染的圣洁,菊花淡定高远的旷达,梅花凌风怒放的傲骨,象征国人对美好人格的追求和中华民族的风骨。

1元纸币(和1角硬币)上的兰花

图1 1元纸币和1角硬币图样

我们传统上说的兰花,一般指国兰,与洋兰相对应。从分类学上来讲,主要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的几个物种,含春兰、蕙兰、寒兰、建兰、墨兰等品类。国兰与热带兰相比而言,虽然没有醒目的艳态,也没有硕大的花、叶,却独具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其叶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修长舒展、尽显高洁清雅的姿态,因此古人又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其花玲珑娇俏,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香幽香远溢,淡泊高洁,令人心旷神怡。

图2 张荷素春兰

国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金漳兰谱》(1233)和《兰谱》(1247)是世界上最早的两部兰花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福建、广东一带特产兰花的品种、培育方面的知识。兰花与“梅、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人们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淡泊平和的品质。仁人志士以兰喻志,借兰抒情,文人墨客画兰颂兰,使兰花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符号,成为中华大地真善美的象征。朱德委员长也十分酷爱兰花,每次到广州的第一个参观地点常常是兰圃,还写下了“越秀公园花林木,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的诗句。他也深切着关怀华南植物园的建设,1958年到1965年期间曾5次到访,并赠送了铁骨素心兰和兰花谱给兰园的工作人员。

图3 华南植物园兰园中国兰展区

5元人民币上的水仙


图4 5元人民币样

水仙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水仙属(Narcissus)植物的总称。我们常说的水仙主要指中国水仙(N. tazettasubsp. Chinensis)。它是我国的传统观赏花卉,与兰、菊、菖蒲并列为“花草四雅”,又与梅花、山茶花和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据考证,中国水仙或应是外来归化植物,时间在五代或稍早一些的唐末。水仙植根水中,婷婷立于水面,宛如在江上迎风而立的仙子,因此又被称为凌波仙子。其叶似翠带,扁平线形,先端钝;白花黄心,犹如金盏银台:花被裂片为6,皎洁如玉,宽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短尖,副花冠淡黄色,浅杯状;香清而微,芳香清丽。水仙是我国民间新年的清供佳品,黄蕊白被如金银的水仙总是会给人们捎来新年的喜气与财运。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历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观众席都会摆水仙花。因水仙花谐音“谁先发”,又有“仙”字,更添吉祥喜庆。花开时,正值年节,人团圆、心欢喜,因此还寓意着思念与团圆。我国福建省的省花就是水仙花,漳州市更是中外闻名的水仙花培育地,还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美誉。

图5 2022年春晚观众席上的水仙花

水仙的鳞茎多汁液,因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物质而具毒性,中毒轻则头晕恶心、呕吐腹泻,重可导致震颤、惊厥和死亡。将水仙误作蒜苗或洋葱食用而引起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需要十分注意避免误食。在外科上可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

图6 中国水仙

10元人民币上的月季


图7 10元纸币图样

月季(Rosa chinensis)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的植物,其姿态婀娜,瑰丽多彩,被誉为“花中皇后”。从拉丁学名Rosa chinensis能看出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月季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相传神农时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汉朝时宫廷花园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时更为普遍。因一年开花数季,又有着月月红、长春花等别名,宋代杨万里《腊前月季》“只道花无百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就形象地写出了月季的特点。她一年四季生生不息地展示浓艳、吐播芬芳、美化环境,广受人们喜爱,是我国北京、郑州等几十个城市的市花。植物学上的玫瑰和月季都是蔷薇属的植物,英文名统称为“Rose”,二者很相似,但可以从一些特征进行简单区分。月季的叶由3-5枚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叶片不皱缩,两面均无毛,茎上的刺比较大,每节大致有3-4个;而玫瑰由7-9枚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叶脉凹陷而皱缩,背面稍有白粉及柔毛,茎上的硬刺密密麻麻。市面上购买的玫瑰鲜切花,基本上都是月季的杂交品种,种类非常丰富。而植物学上的玫瑰,常常用于提取精油,制作花茶和糕点食品。

图8 左:月季(水晶兰摄);右:图9 玫瑰(水晶兰摄)

蔷薇属植物,一般一年仅开花一次。中国的月季引入欧洲后,与同属植物杂交,极大的提升了月季的价值,丰富了月季的品种,为欧洲园艺界所珍视。月季常常被称为玫瑰,象征美好的爱情。约瑟芬皇后非常喜欢月季,甚至在英法两国争战时,使两国舰队自动停止海战,让运送玫瑰的船只通行。二战时期,法国人培育出了一个月季新品种,面世时正值法西斯灭亡,因此这种月季以当时世界人民最大的愿望“和平”来命名,所以月季也就有了“和平使者”的称号。关于中国的月季和欧洲的园林花卉,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

20元人民币和5角硬币上的荷花

图10 20元纸币和5角硬币图样

荷花、水芙蓉都是莲(Nelumbo nucifera)的俗名,是莲科(Nelumbonaceae)莲属(Nelumbo)的植物,原产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价值功能,自古就广受我国人民喜爱。荷花还是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莲是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叶盾状圆形,伸出水面,出淤泥而不染;叶柄长1-2米,常具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花单生于花葶顶端,灌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香远溢清。莲也是风味独特的水生蔬菜,叶可以用来包裹食物,花可以用来作佐菜,莲藕可以做菜,而莲子也可以作夏季时令水果。还极具药用价值,叶、花、梗、莲子等都可以入药,具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能。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除了将莲的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之外,还为莲树立了修身养性的新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既形象了莲的花叶,又成为了入世士大夫修身养性的人格象征。还有许多相似的诗词,如黄庭坚的“莲花生淤泥,可见嗔喜性”,苏轼的“淤成生莲华,粪土出菌芝”等。莲在我国民间习俗中具备丰富的内涵,多有婚恋和繁衍的意义。南京婚俗里,新人在新婚次日黎明时分就要起床,同吃一碗莲籽汤,取“莲(连)生籽(子)”之义;在广东的嫁娶聘物中有莲籽和石榴、桂花三种东西,取“连留贵子”之义。

图11 荷花(水晶兰摄)

50元人民币和1元硬币上的菊花

图12 50元纸币和1元硬币图样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菊科(Asteraceae)菊属(Chrysanthemum)植物,原产于中国,由菊属不同野生种(主要是毛华菊、野菊、紫花野菊、甘菊等)天然杂交而来。东晋末年前后从陶渊明开始,菊花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栽培。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菊花也被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培育的菊花品种约20000-30000个,中国超过了3000个。菊花是花中君子之一,它迎风度霜,从容狂放,象征着古人心目中最高尚的道德境界。它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品德价值于一身,因而古代各类文学体裁中都可见到菊花的身影。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此外古诗中描绘菊花的有名诗句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菊花的药用、食用价值也历史悠久,早期人们种植菊花主要出于药用目的。我国的药用菊,以安徽的滁菊、贡菊、亳菊和浙江嘉兴、杭州地区的杭菊最为有名,不仅可药用,用来泡茶也是极佳。传统菊餐与菊花食品以菊入馔,素以色香、味美、清淡、高雅而驰名,传统食法有菊花鲮鱼球、菊花凤丝卷、菊花炸香条、菊花火锅、金菊八宝糯米饭等。

图13 菊花

100元人民币上的梅花

图14 100元纸币图样

梅(Prunus mume)是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的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是中国特有的著名传统栽培植物,既是嘉果又是名花。梅花一两朵生于一芽内,芳香,花瓣五片,有白、红、淡黄等色系,其神、韵、姿、色、香俱佳,开花于冬春,花期长。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细小锐锯齿,先花后叶。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也是花中君子之一,还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以其不畏严寒、淡雅清奇、凌寒独放的品质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因而从古至今,产生了许多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文学、绘画和音乐作品,使梅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经历了从殷商时期的经济实用和单纯欣赏其物色芳华;到唐、宋时期对梅花品格、意蕴的挖掘并成就了梅花的道德象征意义;再到元、明、清时期,梅花栽培科学技术的萌芽和诗、文、画、艺的成熟发展;至近代又形成民族文化符号并提出了梅花精神,其不畏寒冬的特质自此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梅花不仅有露地栽培供观赏的品种,还有用于盆栽、制作梅桩的品种。鲜花可用于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梅果近球形,味酸,果肉粘核。既可鲜食,用作各种点心或菜肴的配料,又可制成梅子茶、梅子酒、果脯等,还可熏制成乌梅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

图15 梅花(水晶兰摄)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人种花、赏花、画花、颂花,赋予了这些花儿美好的形象和意义,这些花卉也涵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并随着时间的流淌静静地传播着中华文化。

来源: 华南植物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