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1.稳定的组织架构。我校自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以来,成立了以学校副校长统管,继续教育院长直管、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分管、培训中心副主任负责管理,4个科普馆团队协同学校二级学院分组执行的组织架构,集全校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每年12月前把下一年度的科普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把计划安排提交到广州市科技技术协会等单位,一起协同宣传科普工作。
2.建立系统的考核激励制度。为规范开展科普活动,制定了具备完善的科普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安全应急预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同时,激发全校师资进行公益科普活动,制定了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教研科研工作量化计点表》《教研科研工作量化计点表》和《二级学院非领导岗位人员绩点要求及绩点计算办法(试行)》,将科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奖励范围。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情况
4个科普馆结合自身优势对外开放。具体如下:
表1:基地开展各类活动统计
1.纸文化馆及大众科普馆:对外开放天数为300天,共接待公众参观学习1039人次,包括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校外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不同群体,满足了不同公众的科普需求。
2.防伪技术科普馆:新增商演中心科普场所1600平米(具体见图1),对外开放并服务公众15天,服务公众13455人次(开放日41人次+劳动课程414人次+三下乡13000人次)。
图1 防伪技术科普馆商演中心平面图
3.先进技术科普馆:科普馆面积:1729平米,向公众开放提供“3D技术参观”、“3D技术研学”、“3D技术数字衍生体验”等科普服务工作。对外开125天,服务公众1471人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纸文化馆及大众科普馆:在基地共开展了25个科普活动,包括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参与人数达1039人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如组织学生开展纸艺制作研学活动,邀请专家进行纸文化知识讲座等,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纸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2.防伪技术科普馆:防伪技术科普馆开放日活动数量2个,参与人数41人;在基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活动数量89个,参与人数662人。开展进校园“走出去”科普活动,依托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进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鹭江校区)和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滨江校区,活动数量5个,参与人数414人。
3.先进技术科普馆:在基地开展科普研学活动数量43个,参与人数1103人。开展进社区、进大学校园科普活动4个,参与人数1986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纸文化馆及大众科普馆:全国科普日举办大学生了解纸文化主题科普活动1个; 参与人数49人。
2.防伪技术科普馆:全国科普日举办小学生防伪图文主题科普活动1个; 参与人数29人。
参加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和“科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活动数量6个,参与人数13000人次,各次活动名称和参与人数如下:
2024.4.8-4.9,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202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月系列活动及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参与人数2000人次。
2024.4.18-4.19,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202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月系列活动及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参与人数2000人次。
2024.5.16,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2024年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暨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参与人数2000人次。
2024.11.13,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参与人数2000人次。
2024.11.14,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科普进校园”活动,参与人数4000人次。
2024.12.4,防伪技术科普馆参加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202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系列活动(广州越秀区站),参与人数1000人次。
3.先进技术科普馆:全国科普日举办中小学生3D打印科普研学主题科普活动6个; 参与人数368人;主题日期间举办职业教育数字化师资培训等4个主题科普4个,参与人数835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经过汇总4个科普馆的网络媒体平台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有:1.https://kpjy.gdqy.edu.cn/(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科普教育基地);2.https://w.wjx.com/vm/YrmJ2Zi.aspx(科普开放日报名链接,每月更新);3.自主运营的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qPSRQBZEsu8fC3xpyzqTyg;微信视频号:https://weixin.qq.com/sph/APVN5Q1nO。
发布信息数量合计26个,总阅读量合计10268次,具体情况如下:科普中国及广东轻工职业大学科普教育基地网站发布视频合计13个,总播放量为6450次;公众号发表推文合计12篇,总阅读量为3750次;外部媒体发布视频宣传1个,总阅读量68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168人次, 其中开放日服务人次76人次、外出三下乡服务人次22人次、公众开放日和其他70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科普工作开支52.305万元,包括购买科普设备、仪器更新、项目宣传制作、实验耗材等相关经费及专兼职科普人员差旅等。学校领导等兼职科普干部人员加班协同为公益支持不做统计。专职师生科普人员21人,兼职科普人员84人。
二、特色工作
防伪技术科普馆举行了科普展览、开发了配合主题的各类展品、建立了包括课件、视频和教材在内的多种课程资源包、设计制作科普宣传易拉宝、原创图文等宣传物料,设立了完备的开放制度并遵照执行,配合广州市科协、广东省科协等多家指导单位开展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大类科普活动。
1.请进来:
(1)科普开放日
本年度开展2期防伪技术科普馆开放日活动,面向对象为三年级以上小学生及初一初二中学生。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融合大量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分为四大模块:《人民币的秘密》《防伪版纹设计》《生活中的防伪技术》《神奇的化学》。
(2)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依托各位科普专职老师的纵横向课题,在校大学生通过在防伪技术科普馆的广东省包印防伪材料与设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6年,产生了“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挑战杯国赛三等奖1项和包括省级特等奖在内的省级奖项5项,获立大学生“互联网+”精致育人项目两项和大学生“挑战杯”科研项目1项。
2.走出去:
(1)科普三下乡:本年度,防伪技术科普馆师生前后参加了6次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培训总计13000人次,最近获云浮郁南科协报道1次。
(2)科普进校园:通过开展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进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鹭江校区)和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滨江校区,培训总计414人次。
3.向公众开放
2024年度向公众开放提供“3D技术参观”、“3D技术研学”、“3D技术数字衍生体验”等科普服务工作,开放125天数、校外接待114场次,共计1471人。接待包括: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香港教育局、广东省产教联合促进会、全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中国职教学会、英国东伦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大学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腾讯、阿里巴巴、东方麦田、传统非遗大师,“政、行、校、企”等单位和个人,得到广泛的好评与认可。
面向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广州市西关实验小学、广州天河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市景中实验学校、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学校等中小学学生开展“科学探索之产品设计之旅活动”,共计6场专题研学体验活动,共计368人。开展校内外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4场次,活动参与人员1986人次。
三、问题不足
1.随着防伪科普常态化和学校兼职科普工作老师工作比重提升,科普团队需要细化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经费使用、物料管理、学生助理管理(助理团队需要加强梯队建设和知识培训)和对外宣传等。
2. 科普样品种类还不够丰富,需要继续搜集扩充,比如去小学,可以增加一些糖果零食包装的防伪介绍;去中学,增加介绍卡牌防伪技术。
3. 基于目前科普对象涵盖从小学到中学的多个年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需要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和拓展,将科学原理讲授得通俗易懂。
4.课程方面还可以进行的改进包括:
课程时间控制:老师的讲解示范时间控制在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一内,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操作和体验;课程安排考虑分年龄段式教学,即:小学段/初中段,不同年龄段的实验内容设置;
助理团队控场训练:考虑到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因此要强调好课堂秩序,这样整个课程内容才能按计划有序进行。针对科普的对象,能够通过使用更高级的印刷设备,或是通过经费协调提前印制,设计实现研学证书上的光学版纹效果。
5.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方面的改进:
走出去:科普活动注意活动等级和质量,多和省科协、广佛等各市科协加强合作,扩大影响力。
引进来:继续提高校内科普的质量,开发新的科普内容模块,特别是寒暑假科普活动,包括小学中学的科普活动和大学的课外科技活动。
四、工作建议
加强科普内容与受众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了提升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需要深入调研受众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结合基地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发更加精准、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确保科普活动能够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1.专项经费安排建议
(1)有经费预算
如果有一定的经费预算,建议中国科协可以面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多开设各级科普科研课题项目。每个项目的金额不需要太高,主要是激励大家做好做精科普,促进科普水平提高,支持公益科普健康良性发展。如果已经有这样的项目,建议定期在广东省科普基地工作群广而告之,让所有基地都有机会去争取。
(2)经费有限
如果经费有限,建议中国科协联合各级政府部门(科技部和教育部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涉及的单位)每年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荣誉性/奖励性的各种评比,择优颁发荣誉/奖项进行激励,鼓励大家在各自的基地努力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2.荣誉性评比的思考
(1)有关评比对象
包括但不限于科普人员、科普作品(可细分课程、视频、海报、小说等不同形式)、特色科普品牌,可以多征集类型。
(2)有关评比范围
考虑到有的基地是专职做科普的单位(比如各地的科学中心),有的是高教和科研院所的部分场馆承担科普基地功能,建议评比按场所类型分赛道进行。
附件:先进技术科普馆最新简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进技术科普馆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进技术科普馆,位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港校区东区国际数字创意谷A区。国际数字创意谷技术技能平台——中国特色高水平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广东省艺术设计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数字创意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示范平台。主要开展数字化3D打印技术科普教育。该馆拥有3D打印生产实训室、智能产品研发中心、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实验室等。
数字化3D打印科普馆基地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产品设计领域面临的增材制造、智能制造和非物质产品带来的变革,以及数字营销背景下虚拟展示、线上销售带来的冲击,我们精准对接数字创意产业,组建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群,获得了国家“双高”专业群立项建设,成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科普体验馆通过数字化3D打印科普活动,轻松理解学科知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让参观者近距离体验3D打印技术所带来的革新科学体验,亲身参与到3D打印制作流程环节,提高自我的操作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来源: 广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