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工作中充分利用馆内展教资源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面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现将2024年科普工作绩效自评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集安市科技馆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每年都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由馆长主抓此项工作,由展教部组织实施。制定了《集安市科技馆科普工作制度》、《集安市科技馆研学实践管理制度》、《集安市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制度》等科普相关的工作制度,为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集安市科技馆依托馆内展教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接待集体参观和个人参观,每周开放五天,周三至周日开放,周一周二对展品进行维护保养。科普展馆分为四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展厅总面积1340平方米。2024年对外免费开放天数265天,服务公众人次约5万人。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为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作用,集安市科技馆开展多种科普活动致力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一是开展科技研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科学知识和现象,加深对科学精神的领会。今年开展研学实践9次,接待学生约1650人,通过研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二是开展馆校合作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走进科技馆,利用科技馆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教学优势,在科技馆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并通过动手实践课堂开展科普制作,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2024年科技馆与集安第一小学开展2次馆校合作活动,参与人数60人。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一是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为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的展教功能,实现科普资源的普惠共享,2024年开展了10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走进乡镇和农村各学校,为师生送上科技盛宴,服务师生约2000人,提高了农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是开展科普大篷车防汛应急宣传工作

今年吉林省发生严峻汛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集安市科技馆响应中国科技馆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科普大篷车防汛应急宣传工作,制作了科普图文展板和科普宣传册,走进学校、社区,科普长廊,政府广场等群众聚集地,向全市人民科普防汛应急知识,传授应急避险技能,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开展活动11次,受众人数约7000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科技馆开展了“科普点亮生活,画笔描绘科技”主题科普活动,参与者围绕科技主题,用画笔展现自己对科技的理解和想象,参与本次活动人数50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一是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科技筑梦未来”科普讲堂活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老师的细致讲解,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科技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与学生人数约30人。

二是开展以“科技进校园,筑牢强国梦”为主题的集安市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活动中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动手实践操作科普展品,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兴趣,深受师生的欢迎。此次活动参与人数约1000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集安市科技馆公众号:集安市科学技术馆

主页链接:

#小程序://集安市科学技术馆/59vddLpECHfKifc

平台发布信息数量:15

总阅读量:23000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馆2024年组织开展了各种科普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邀请科普志愿者参加,今年邀请科普志愿者一同参加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点亮生活 画笔描绘科技、强国复兴有我 科技筑梦未来、科技进校园 筑牢强国梦等科普活动,全年累计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约82人。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25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

科技馆组建了一支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其中专职人员9人,兼职人员90人。

二、特色工作

集安市科技馆与市教育局、博物馆、集旅集团等单位合作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中科技馆结合馆内沉浸式展教资源开展“洞穴课堂”科普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的同时动手实践,对提高青少年科学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问题不足

一是科技馆在馆内建设和科技展品、展教育资源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二是科普活动创新程度仍有不足。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展教育资源的更新,定期更换具有前沿和热点特色的展品,展品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

二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新媒体等平台加强宣传,发布有趣的科普知识,吸引公众关注。加强与各单位合作,扩大影响力。

三是优化管理,全面落实优质服务,便民利民理念,将安全工作贯穿于始终,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来源: 集安市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