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储钜航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钱明平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审核:李 俊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明显改善。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攻克癌症,但“癌症=死亡”已逐渐成为过去式。
癌症被归为慢性病范畴,要树立慢性病治疗的思维,想办法让癌症的进展速度缓慢下来,让癌症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可以被控制,也就是肿瘤的适应性治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肿瘤的适应性治疗,了解如何“与瘤共存”。
肿瘤耐受,让消灭肿瘤变得有点儿难
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遵循最大耐受剂量模式,换言之就是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用最大的剂量以达到对肿瘤的最大杀伤。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每个癌细胞可能都是不同的,正如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对于治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会“因细胞而异”。肿瘤细胞很狡猾,懂得如何在治疗药物的地毯式狂轰滥炸下苟活,并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肿瘤细胞会变得越来越“难杀”,专业术语称之为肿瘤耐药。
肿瘤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方面,大剂量的药物打破了敏感肿瘤细胞和耐药细胞亚群之间原有的平衡,导致敏感细胞随着治疗深入数量越来越少,耐药细胞趁此机会疯狂增加,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一些原本对药物敏感的细胞变成了耐药细胞。这就是很多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在治疗之初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很快就会发展为不可逆的耐药,并伴随患者病情的迅速恶化。
多数临床医生面对这种窘境,会选择用其他药物替代已经耐受的药物。然而,肿瘤细胞很快便会重复上述过程,对新药产生耐药。如此循环往复,消灭所有肿瘤余孽变得困难重重。
适应性治疗,实现与瘤共存
适应性治疗是指根据药物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之间的竞争关系和肿瘤的发展来调整药物,保留一些敏感细胞以保持其竞争优势。此时,最佳治疗剂量不再是最大治疗剂量,而是必要的最小剂量。一旦肿瘤缩小到理想大小,就停止或维持治疗以确保敏感细胞的优势。有朋友会产生疑问,留下了肿瘤这个祸根,是否会导致肿瘤进展?有这种疑虑非常正常,所以在使用适应性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肿瘤,如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一旦发现肿瘤有进展的趋势,及时予以药物治疗。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以退为进,收获意外之喜
对于一些进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例如前列腺癌、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癌或淋巴瘤,医生可能会选择适应性治疗策略。需要强调的是,人与肿瘤共存并非放弃治疗,而是将治疗目标从治愈转向控制,从延长生命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保持舒适和有尊严。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在与瘤共存的状态下,尽量恢复日常活动,享受生活,而不是仅仅关注于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与瘤共存的自我管理
1.饮食调整:均衡膳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果蔬、全谷物、瘦肉和豆制品等。
2.适度锻炼: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3.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遵守医嘱: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开具的处方及治疗指导,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对于肿瘤患者,选择传统治疗还是适应性治疗,临床医生和患者必须权衡利弊、妥善选择。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当强调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保持积极治疗的心态,乐观面对肿瘤!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