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海龟保护区长期重视科普教育工作,于2007年设立宣传教育科,目前宣传教育科专职宣教人员6人,兼职宣教人员40人。协助海龟保护区高质量地完成科普宣教工作。为保障科普宣教工作有序进行,海龟保护区制定海龟科普宣传活动管理方法等制度,以保障和激励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海龟保护区拥有科普馆(内有气象站和自然教育课堂)、海龟驯养中心、海龟繁育基地、海龟产卵沙滩等适合开展科普教育的活动场所,科普场所总面积为50000平米,面向公众全年365天开放,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一共服务公众68万人次。

科普服务工作是海龟保护区的重要工作。海龟保护区坚持以“保护海龟,爱护海洋,建设美丽海龟湾”为科普主题,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为教育理念,依托海龟湾科普教育营地设施,在科普公益机构的配合下,开展好中小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以及面向广大公众的海龟科普教育课堂。

首先,与保护区驻地的惠东县港口中小学定期举办科普教育课堂,合作建设“港口中学海龟湾研学社团”,共同策划“开学第一课——海龟湾科普教育课堂”,学校每一届初一新生都组织到海龟湾接受海龟科普教育。其次,作为省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基地,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接收省直工委组织的干部职工子弟,到保护区体验科普教育课堂。此外,为了扩展科普教育课堂的受众覆盖面,通过网上预约,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对海龟保护感兴趣的公众到保护区参加科普教育体验。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2024年海龟保护区继续做好科普活动,全年开展科普研学、科普教育活动共27个,受众人数15000余人。包括在基地开展的科普活动、进社区和校园等科普活动。

基地开展科普活动

基地开展进校园活动

科普进校园:林业科技活动周暨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结合海龟保护区的工作实际,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共开展6次科普活动,受众约3000人次,全国科普日、广东省科普嘉年华、“广东省森林文化周”、“2.2世界湿地日”、“5.23 世界海龟日”、“6.8世界海洋日”等举办专题科普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海龟保护理念逐渐植根人心。向活动参与者宣传海龟及海洋动物保护科普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海龟,关爱海洋,共同构建和谐家园。使公众对海龟保护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公众的辨识度和保护意识。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基地面向公众,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惠州海龟湾。保护区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包括保护区开放时间信息(每天8:30至18:00);科普教育活动招募信息(每半个月1次);科普场馆介绍和维护情况;门票和恶劣天气关闭信息等。

此外,平台还提供科普教育路线推荐信息:设有2条科普推荐路线:(1)走洄游通道,体验海龟神奇之旅。全场约2.5公里,老人小孩及伤残人士不宜步行,请选择观光车参观。

(2)洄游通道路线:曾母暗沙站(游客中心)-海南站(科普馆)-香港站(救护中心)-惠东站(海龟产卵场)-听涛阁-汕头站(瞭望台)-厦门站(星罗崖)-台湾海峡站(驯养中心)--福州站(百龟园)-出口-曾母暗沙站(游客中心)。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

海龟保护区邀请3名专家学者(1、夏中荣 四川大学博士毕业 两爬专业研究专家;2、端金霞 暨南大学硕士毕业 专业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3、李满文 广东省林业乡土专家)开展海龟科普教育活动3次,受众1000人,在全国科普日、世界海龟日等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海龟保护区开放区域挂牌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完全按照景区管理标准配备安全、卫生、交通等设施。每年服务旅游人数约60万人,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配备科普专职人员6人,科普兼职人员40人。日常运转经费稳定有保障。保护区制定了2020年至2025年科普教育和研学教育发展规划,其中2020年至2022年是高速发展期,总共投入945万元用于研学教育场馆升级改造和配套器材提升,并且逐年加大建设经费投入。

二、特色工作

(一)海龟洄游科普廊道,树保护区科普教育品牌。

为了更好开展科普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海龟的意识,强化人们对我国海洋领土的认识,而精心打造了海龟洄游科普廊道,展现保护区科普教育独特的品牌形象。以海龟奇妙之旅为切入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海龟洄游科普仿真廊道,让学员自动角色代入,犹如海龟在海洋环境中作洄游迁徒,洄游廊道独具互动性和观赏性,增强了区内保护海龟的教育氛围,突显了保护区以海龟保护为终极使命的教育理念。根据海龟洄游的路线,巧妙地突出海洋领士的敏感区域,如黄岩岛、曾母暗沙岛等,增强国人的海洋国土维权及保护意识。廊道可让访客和学员一边欣赏保护区风光,一边亲身体验海龟的惊险历程,通过互动性场情景的带动,增加科普教育课堂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教育宣传的效率,已经初步实现科普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的常态化、长期化和公众化。

(二)海龟科普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整,教育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

课程一:《海龟的价值与保护常识》

(适合小学5年级以上学生,知识性较强的一节课,与生物和地理课程联系紧密)

授课地点:海龟科普馆自然教育课堂(室内多媒体授课)

主要内容:1、海龟的种类及分布概况2、产卵地分布3、海龟的现状和趋势 4、海龟的价值 5、海龟生存威胁

课程二:《海龟产卵场生物多样性实地考察》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产卵场沙子、湿度和温度知识;中学以上进一步了解产卵场里海龟的食物、气候特征等,与生物、地理课程联系紧密)

授课地点:海龟产卵场

主要内容:

深入海龟保护区核心区域——海龟产卵沙滩,沙滩长约1500米,沙粒直径为0.05~0.2毫米,沙质松散均匀;属南亚热带海洋气候,海水水质清澈透明,生物饵料丰富,富有马尾藻、鲍鱼、真鲼、石斑、海参、海胆、乌贼和海豚等水生动植物1300多种,其中大量分布的马尾藻等海藻床、珊瑚礁,有净化水质作用。保护区海域是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玳瑁、红海龟等五种海龟的栖息与觅食地,自古就是海龟产卵繁殖的天然场所。另外,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和亚红树林带,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区也有“天然氧吧、海洋净土”的美誉。

学员进入产卵场后,先进行实地观察和探寻,然后由海龟保护区自然教育导师现场讲解,了解产卵沙滩的生态状况和独特环境,讲解海龟为什么选择这片沙滩作为产卵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海龟做什么力所能力的事情。

课程三:海龟产卵场环保课程(适合小学以上年龄阶段学生)

授课地点:海龟产卵沙滩

主要内容:

1、组织学员在海龟产卵沙滩上清理海洋垃圾,为海龟保护事业尽一份力,同时,让学员们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海洋污染的现状,培育他们保护海洋以及海洋生物的意识。(清理沙滩的用具由海龟保护区提供)

2、导师在收集了学员们的劳动成果后,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废弃塑料、渔网等海洋垃圾对海龟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海洋保护意识。

课程四:《海龟和淡水龟、陆龟的生活习性有何不同》

(适合中学年龄段学生,与中学生物课程联系比较紧密)

授课地点:百龟园

主要内容:

一、外形特点:陆龟和淡水龟、海龟的身体都被称为甲壳的壳覆盖着。海龟比其他品种大,有一个圆顶形的外壳,而陆龟、淡水龟通常有扁平流线型的壳。海龟的背壳更大更重,直径可达三米。陆龟、淡水龟体形小巧坚固,腿部弯曲,而海龟的蹼足和长爪适合游泳。

二、主要分布:陆龟、淡水龟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和非洲大陆和河流湖泊。海龟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海中度过,主要分布在海水温暖的海域,追逐水温作洄游运动。他们的四肢都适合游泳,海龟适应水生生物,除了返回出生地海岸产卵的雌性外,它们几乎不会离开海水。绿海龟只能在礁石和海滩上晒太阳。

三、主要习性:在寒冷的天气里,中国的海龟主要游向海龟温暖的南海海域,度过冬天,然后再游向东南亚、日本、台湾海峡、香港、惠东……它们是长途旅行的高手,与生俱来超强的导航能力,能够精准地找到自己的觅食地、栖息地和出生地。陆龟主要是土地居民,脚很坚固。生活在炎热的栖息地和干燥地方的人们用脚前进,挖掘地面挖洞。

陆龟和淡水龟主要是草食动物,而海龟是主要是杂食性食用绿叶植物,水果和肉类。肉来自鱼类,贝类和幼虫等小动物。海龟的寿命在80到100多年之间,需要将近30年才能达到成熟期。其他常见的龟的寿命在20到40年之间。

三、问题不足

(一)海龟科普馆、海龟繁育基地等教育场馆老化,有待筹集建设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合新形势下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科普课程的授课内容还不够多元化,目前仅限于海龟保护知识和海洋生态教育,缺乏诸如特色的滨海地质知识、陆地动植物知识等,也没有编制一套包含海龟生境资源的综合性教材。

(三)志愿者活动开展还不够常态化和规模化,需要加强与公益志愿组织以及大专院校的联系,组建更加强大的海龟保护区科普志愿者团队,在人员队伍上加强建设。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建议基地主管部门充分整合全国各基地科普教育资源,加强各基地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科普导师之间的联系,互补互通有无;同时创造更多学习培训的条件,全面提升国内科普教育导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普导师队伍培训力度和深度。建立工作机制,促使基地之间相互派出科普导师跟岗学习,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博采众长,全面提升全国各基地导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科普教育的整体水平。

附件:1、广东惠东海龟湾自然保护区简介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18000km海岸线、全球最靠北端、亚洲大陆架唯一的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与人类社区最接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最南端的大星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10″~114°55′33″,北纬22°31′00″~22°33′20″,陆地和海域总面积18 km2,其中陆地约2 km2,海域面积约16 km2。

海龟保护区于1985年6月经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保护区,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2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首批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02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仅有的82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截止2022年),在保护及救治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自成立以来,海龟保护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活动营地”及“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海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国珍稀水生生物救护网络成员单位。它的建立和发展,为推进我国海龟等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及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区主要保护绿海龟。世界上现存海龟共7种,在中国海域栖息的就有绿海龟、玳瑁、蠵龟、太平洋丽龟和棱皮龟5种,种群数量以绿海龟最多,其余4种已很稀少。南海海域拥有我国90%以上的海龟资源。绿海龟在山东以南各省沿海均有分布,但产卵场主要集中在南海群岛、海南省、广东省沿海和福建省东部沿海部分岛屿。绿海龟是珍贵的海洋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区形地貌独特,具有原始花岗岩基质海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其中产卵沙滩长约1000米,沙粒直径为0.05~0.2毫米,沙质松散均匀;属南亚热带海洋气候,紧邻广东大亚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清澈透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质Ⅰ类标准》,生物饵料丰富,富有马尾藻、鲍鱼、真鲼、石斑、海参、海胆、乌贼和海豚等水生动植物1300多种,其中大量分布的马尾藻等海藻床、珊瑚礁,有净化水质作用。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是绿海龟、棱皮龟、太平洋丽龟、玳瑁、蠵龟等五种海龟的栖息与觅食地,自古就是海龟产卵繁殖的天然场所,每年6~10月的繁殖季节,都有绿海龟洄游前来交配、产卵,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另外,保护区沿海防护林和亚红树林带,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和防风固沙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区也有“天然氧吧、海洋净土”的美誉。

2、广东惠东海龟湾自然保护区开发时间:除特别通知外,基地常年正常开放:9:00--17:00

来源: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