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胜红分管科普工作。

——学校科研处组织实施科普工作。

——学校科研处和科普基地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科普基地已制定《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制度》。

——已制定激励和支持科普的政策,学校已将科普工作开展人次、科普经费和科普项目列入各部门绩效考核。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110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12492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3000平米。

——场馆和设备有升级和更新。

1.数字化食品营养与健康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由数字公共营养实训室、数字健康管理实训室、数字运动营养实训室、数字营养配餐实训室4间专业营养实训室组成。

数字营养配餐实训室,这里有一整套的智能配餐和取餐设备,这是智能食物识别机,它能识别食品的具体信息,从而智能识别到当餐用户吃的食物,还有称重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控制营养摄入。这是我们的膳食营养e键通设备,我们先通过个人身高、体重及运动数据录入,通过人脸识别可以为用户搭配食谱并且查看用户当日的菜谱,打印当餐的菜单和当天用户的营养摄入量,查询营养科讯。这是我们的智能存取餐柜,同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来进行取餐,具有保温功能和消毒功能。

数字运动营养实训室,这里有26台运动设备,以及一套运动营养实训设备,可以通过运动状况来搭配客户的训练计划以及营养膳食。

数字健康管理实训室,这里有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本产品使用超声波测量胫骨或桡骨部位,30秒内就可以完成测量骨密度测量。这里配有欧姆龙最新的电子血压计,另外这一台是极超短波治疗机(简称治疗机),电磁能量可在肌肉组织中产生热效应,极超短波能直接穿透腹壁,使体内脏器组织升温,热透可以增加结缔组织内粘多糖的流动,改变其浓度,使关节和韧带更富有伸延性。另外,还配有国民体质12件,体适能体测健康设备。

数字公共营养实训室,这是呼吸热量代谢检测仪烨叫做能量代谢车,可以通过呼吸来计算出呼吸熵,就是RQ,并且可以对身体健康提出一些营养建议。这台是运动机能测试仪,通过穿戴设备,从屏幕显示身体机能及人体成分分析数据。后面是神经传导速度测试仪,可以通过电流检测出客户是否有糖尿病前期的风险。

2.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3000余万元,分别由4间综合类、创新类实训室和4间精密仪器实训室构成。精密仪器实训室,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室(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室(ICP-MS)、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室(AAS)、气相色谱检测室(GC)等。

高效液相色谱室(HPLC)配备了国内外主流品牌液相色谱仪,其中包括最新的5台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和分离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食品和生物医药行业,可以用于分析蛋白质、核酸、激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室(ICP-MS)配备了一台价值150多万的精密设备,主要用于分析食品中重金属残留及形态、食品中稀土元素、食品营养元素、食品包装接触材料中有害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等。气相色谱检测室(GC)配备了七台先进的气相色谱仪(GC)以及一台顶空气质联用仪(HS-GCMS)。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的分离、分析仪器。目前,在食品行业主要用于易挥发性成分分析,比如食品中香料成分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食品包装材料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等。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中心不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个集实训、科研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室。首先,它为《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以及《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综合实训》等多门专业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境。在这里,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食品检测高精尖设备,学习并掌握最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其次,实训中心也是我院师生进行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阵地。经过两年的建设,我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等优异成绩;老师立项、结题教育部“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项目等多个课题和项目;学院获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75项、省级成果68项。此外,实训中心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外开放提供食品检验检测服务。我们致力于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社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研学、社会实践、发放资源包等)情况:活动数量98个;参与人数5653人。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例如进大学,进中小学)、进乡 村、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32个;参与人数6839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数量10个;参与人数520人。

——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活动名 称和数量18个;参与人数716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http://kjj.gz.gov.cn/kpzl/kpjd/content/post_7862777.html。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情况(包括、科普网站、科普中 国科普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 4个及相应主页链接(最多放三个)。

1.食品健康学院网站(科普网站):

http://www.gcp.edu.cn/spkxymsysxy/xyxw.htm(http://8.129.183.170/demo/gcp/yyjk/index.asp?index.html)

2.科普中国科普号:营养与健康GC

3.微信公众号:yyyjkkpjyjd3702

——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发布信息数量69个,总阅读量8000人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人数(或人次):63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0万。

——专、兼职科普人员数量:分别5人、29人。

二、特色工作

基地每年在雷锋活动月、全国学生营养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暑假三下乡期间、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期间均会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科普活动以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知识为主题,活动形式有科普讲座、竞赛、科普展览、科普体验等多种形式,科普活动深受大众欢迎。

——特色科普品牌名称(选填):“学营养知识、 练养生技能、护健康一生”科普品牌活动。

三、问题不足

虽然各部门对科普工作非常重视,但随着科普工作任务不断加重,科普工作也面临不少难题。

1.科普工作虽是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任务之一,但因对学校和科研院所冲击高层次业绩作用不大,所以学校和科研院所大多数缺乏激励制度。

2.部分科普工作需花费耗材费、人员费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未设立科普专项经费,难以持续维持开展科普活动。

四、工作建议

1.希望上级部门能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学校和科研院所制订科普工作激励制度。

2.部分科普活动需花费耗材费、人员费等,希望上级部门给予适当的科普经费补助。

来源: 营养与健康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