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孩子越早近视,高度近视的风险越高。很多家长认为高度近视无非就是近视度数高点,眼镜片厚点,影响一些外观。其实并不仅仅如此,高度近视还会带来很多不可逆转的眼健康危机。
01 高度近视形成的原因
所谓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以上的近视,高度近视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方面,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其子代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若一方为高度近视,子女也有一定几率的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近视产生的年龄、高强度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长、读写姿势、日常学习生活的光线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等都是可能造成高度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视力发育的 “黄金窗口期”,此时务必警惕高度近视!
01生长发育阶段眼轴易变长
儿童青少年的眼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而逐渐变长。正常情况下,眼轴增长会伴随着视力的完善。但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过早发展为近视,此时正处于学习阶段,用眼时间长、用眼习惯不良,缺乏户外活动等,就可能导致眼轴过度增长,加速近视进展,从而增加高度近视的风险。
02危害视觉功能发育
高度近视不仅会导致孩子视力差,还可能影响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如引发弱视、斜视等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视觉质量和立体视觉功能。
03增加眼底病变风险
高度近视因眼轴过度延长、屈光度数不断增长,大大增加进展为病理性改变的风险。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视人群。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1]。
04影响未来职业选择
孩子若发展为高度近视,可能在未来因视力问题,无法从事一些心仪的职业,从而限制了职业发展的选择范围。很多家长认为高度近视只要做近视手术就可以解决,其实并不是如此。例如:2025年度海军招收选拔飞行学员简章要求: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不超过400度、散光不超过100度,术后裸眼远视力不低于1.0。这也意味着太高近视度数做近视手术后也未必达到招收要求。
高度近视可能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给生活带来不便与潜在风险。所以,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防控近视发生。对于已经近视或有近视征兆的孩子应及时干预、矫正,避免度数增长过快影响学习及生活。
01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建议从儿童时期开始,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视力变化和眼轴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视力异常,应及时就医,选择适合自己的干预措施,科学有效防控近视进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02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做到“一尺、一拳、一寸”,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连续用眼、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保持良好的室内照明条件并坚持做眼保健操,帮助眼睛放松。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内容来源:
[1]: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
图片来源:摄图网
科普文章 仅供参考 不作为诊断依据
来源: 张家口朝聚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