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病有害因素,一般根据接触来源分为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劳动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也可以按危害因素属性分化学性、物理性(放射性)、生物性、心理性和其他危害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工艺需要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常见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等。

1、化学性危害因素:包括金属及类金属、化学毒物、粉尘等。

2、物理性危害因素:最常见的是噪声,还包括高温、低温、振动、紫外线、红外线、激光、X射线、电磁场等。

3、生物性危害因素:炭疽杆菌、布鲁氏菌、艾滋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是指可以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但一般不直接导致职业病发生的危害因素。

1、劳动制度不合理。例如长期夜班,频繁加班,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等。

2、劳动过程中精神高度紧张。如流水线速度过快、高空作业、爆破工等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心理压力过大。

3、不合理体位或使用不合理工具。如电焊工长期蹲式作业。

4、长期重复劳动。如长时间重复劳动可以造成局部骨骼肌肉病变,长期视频作业可以造成近视眼等。注意的是: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可引发腕管综合征已纳入法定职业病(诊断标准待批)。

三、**劳动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一般指工作场所之外的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外环境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如夏季太阳辐射、冬季严寒低温、沿海或井下高湿环境、高原低气压、大风 、暴雨、水质等。

2、 环境污染。周边毗邻企业众多相互污染、单位管理不善造成污染物外泄等。

3、 工作环境。如通风不良,采光照度不够,多个产生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工序安排在一个车间,相邻车间间隔距离过近等。

4、 休息环境。宿舍、餐厅、厕所、休息室、浴室等辅助用房设置不足或不合理,不能保证劳动者进行高效休息。

来源: 匆匆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