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病毒漫长的斗争历程中,新的病毒不断被发现,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它在大众视野中相对陌生,但在呼吸道感染领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深入了解 HMPV,对于我们守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2023年,曾在全美肆虐的人偏肺病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HMPV在感染100天后的死亡率为43%。实际上,这种病毒并不可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一、病毒的发现与分类

2001 年,荷兰研究人员在对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中,首次成功分离出 HMPV,这一发现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HMPV 属于副黏液病毒科,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病毒结构上看,它具有包膜,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RNA,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

二、病毒的结构与感染机制

HMPV 的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多数为球形,直径大约在 150 - 600 纳米之间。其包膜上镶嵌着多种重要的蛋白,其中融合蛋白(F)和附着蛋白(G)起着关键作用。F 蛋白能够促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为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创造条件;G 蛋白则负责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这一过程如同精准的“钥匙与锁”匹配,决定了 HMPV 能够感染的宿主细胞类型和组织范围,例如它主要靶向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症状。

当 HMPV 进入人体呼吸道后,首先借助 G 蛋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随后通过 F 蛋白介导的膜融合过程,将病毒的 RNA 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内。一旦进入细胞,病毒便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进行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出大量新的病毒粒子,这些子代病毒随后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周围的细胞,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病毒在呼吸道内迅速传播扩散,最终导致整个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三、传播途径与流行特征

HMPV 的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产生含有大量病毒颗粒的飞沫,这些飞沫在空气中短暂悬浮后,被周围的人吸入呼吸道,就有可能造成感染。此外,通过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餐具等,然后再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病毒也能够突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从流行特征来看,HMPV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温带地区,冬季和早春是其发病的高峰期,这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的流行季节有一定的重叠。在这段时间内,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同时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不过,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HMPV 也可能出现散发或者小规模的夏季流行情况,这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特点、人群聚集活动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HMPV 能够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儿童是 HMPV 的易感人群之一,尤其是 5 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后往往症状较为严重,可能出现高热、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发展为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老年人同样是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随之下降,感染 HMPV 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并且在原有慢性疾病的基础上,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患有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 HMPV,病毒更容易在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引发全身性的感染症状,预后往往较差。

四、感染后的症状表现

HMPV 感染人体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都有可能发生,这主要取决于感染者的年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因素。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持续时间在 1 - 3 天左右,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为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逐渐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喘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肋间凹陷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发绀,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受阻,氧气供应不足所致。老年人则可能出现咳嗽加重、咳痰困难、胸闷、气促等症状,同时由于身体储备功能较差,更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除了呼吸道症状外,一些患者还可能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累及胃肠道,或者是由于呼吸道症状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在某些情况下,HMPV 感染还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对于本身患有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感染 HMPV 可能会使哮喘病情加重,控制难度增加,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五、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临床诊断方面,由于 HMPV 感染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准确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手段。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如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

核酸检测是诊断 HMPV 感染的“金标准”,它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患者发病早期准确地检测到病毒的核酸序列,即使在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检出。通过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或者痰液等呼吸道标本,提取其中的 RNA 进行 RT-PCR 扩增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以确诊为 HMPV 感染。

抗原检测则相对简便、快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但其灵敏度略低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通常采用免疫层析法等技术,通过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 HMPV 特异性抗原,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病毒。这种方法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初步筛查和快速诊断,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的参考依据。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包括 IgM 和 IgG 抗体。IgM 抗体通常在感染早期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IgG 抗体则在感染后一段时间内逐渐升高,并可长期存在,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然而,血清学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抗体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患者发病初期可能检测不到抗体,容易造成漏诊,一般不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遗憾的是,目前针对 HMPV 感染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旨在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同时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

对于发热患者,如果体温超过 38.5℃,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的发生。

咳嗽咳痰是 HMPV 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咳嗽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多饮水、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咳嗽较为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则可以使用止咳药物,如右美沙芬、氨溴索等,以减轻咳嗽的频率和程度。对于咳痰困难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等,促进痰液的稀释和排出,防止痰液在呼吸道内积聚,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喘息明显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能够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改善通气功能。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应及时住院治疗,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以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细菌感染等。此外,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使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等药物,但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六、预防措施与公众意识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战胜 HMPV 的特效武器,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 HMPV 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勤洗手是最为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后、饭前便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情况下,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认真揉搓双手的各个部位,包括手掌、手背、手指间、指尖、手腕等,持续时间不少于 20 秒,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减少病毒通过手传播到口鼻眼等部位的机会。

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也不容忽视。当我们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尽量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口鼻,因为这样会使手上沾染大量的飞沫和病毒,随后如果再用手触摸其他物品,就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纸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纸巾,也可以用肘部内侧遮挡口鼻,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飞沫的传播范围,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对于预防 HMPV 传播同样重要。定期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手机、电脑键盘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进行 1 - 2 次。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稀释和排出可能存在的病毒。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商场、医院等,应加强通风换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空气能够有效流通。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进一步净化室内空气,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在 HMPV 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的次数和时间。如果必须前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医院看病等,建议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吸入。口罩的选择应注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用口罩或防护口罩,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 口罩等,并正确佩戴和及时更换。

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除了加强上述一般性的预防措施外,还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让这些高危人群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学校的儿童,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等。同时,幼儿园和学校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扩散。

此外,提高公众对 HMPV 的认识和了解也是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向公众普及 HMPV 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让人们认识到 HMPV 感染的危害性以及预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预防的良好氛围。

人偏肺病毒(HMPV)虽然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通过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加强预防措施和提高公众意识,我们有信心逐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最终实现对这一病毒的有效防控。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而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

——————————

作者简介:

赵姣姣,女,主管护师,科普中国专家、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会员、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员、山东省卒中学会护理学分会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会员。毕业于泰山医学院护理学本科专业;2007年起,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后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先后在急诊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医学二科工作。长期从事急诊、重症医学护理研究 。

参考资料:
[1] van den Hoogen BG, de Jong JC, Groen J, Kuiken T, de Groot R, Fouchier RA, Osterhaus AD.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Nat Med. 2001 Jun;7(6):719-24.
[2] Renaud C, Xie H, Seo S, Kuypers J, Cent A, Corey L, Leisenring W, Boeckh M, Englund JA. Mortality rate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3 Aug;19(8):1220-6. doi: 10.1016/j.bbmt.2013.05.005. Epub 2013 May 13. PMID: 23680472; PMCID: PMC3752411.
[3] 赵林清, 曹守春, 朱汝南,等. 北京地区人群中人偏肺病毒血清抗体水平的初步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12):4.
[4] Human Metapneumovirus: Common yet Underdiagnosed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67267?src=par_cdc_stm_mscpedt&faf=1
[5] Boivin G, Abed Y, Pelletier G, Ruel L, Moisan D, Cote S, Peret TC, Erdman DD, Anderson LJ. Vir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etapneumovirus: a new paramyxovirus responsible for acute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 in all age group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186:1330–1334.
[6]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https://www.cdc.gov/ncird/human-metapneumovirus.html

[7]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 国.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d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 年版).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3. 13(05): p. 321-322 %@ 20950136%Uhttps://link.cnki.net/doi/10.16505/j.2095-0136.2023.5001.

来源: 赵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