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之前,先听一首关于这个故事的原创科普音乐《为什么不给我种牙》
“口腔科医生为什么不给我种牙?还说要让我来看鼻子。”当老李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更多的是困惑与失望。
老李是口腔科医生介绍到我的门诊的,在此之前,他来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牙的。
“医生,我一直有牙周病,这两年,牙齿也开始陆续脱落。后来,看到朋友去医院种牙,效果特别好,我也心动了。没想到,口腔科医生不给我种牙,让我来找您看鼻子。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一边浏览老李的病历,一边倾听他的主诉。
“别着急,口腔科医生也是为您好!我知道原因了,罪魁祸首是上颌窦囊肿。”我调阅出他的CT片子向他解释起来……
近年来,随着种植牙技术的逐渐普及,像老李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耳鼻咽喉科门诊并不鲜见。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这一称号源于其能够模拟天然牙齿的功能和外观,为缺失牙齿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接近自然的修复方案。种植牙不涉及对邻牙的磨损,提供了更好的咀嚼能力和美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此外,种植牙的长期成功率高,维护得当可以使用数十年,这使得它成为缺牙修复的理想选择。
既然种植牙这么好,口腔科医生为什么不给老李种牙呢?
罪魁祸首就是他的“上颌窦囊肿”!
这就要从口腔和鼻窦的解剖结构说起了。如果把口腔比做一个房间的话,楼上的邻居就是上颌窦。以前种植牙没有普及的年代,可能我们更多听到的是“烤瓷牙”。烤瓷牙通常需要依靠原有的牙根或者对邻近牙齿进行磨削以便进行附着,而种植牙则是将钛合金的种植体(即人工牙根)直接植入颌骨。打个比方,就好比在口腔这个房间里搞装修,原来的技术属于“软装”,而种植牙技术则属于“硬装”。
如果需要在上牙槽位置种一颗磨牙,需要在口腔这块天花板上向上钻一颗长长的“螺丝”,如果天花板比较薄的话,可能会直接穿透,进入楼上的房间——“上颌窦”。老李的情况更麻烦,通过CT检查,发现他的上颌窦里长了一颗不大不小的囊肿。想象一下,你正在浴缸里悠闲地泡澡,楼下邻居搞装修正在安装吊灯。突然,一根长长的螺丝打穿你家的地板,还把你的浴缸钻透了,多么尴尬!上颌窦里的囊肿,就是这样一个装满水的浴缸。浴缸破了最多是漏水,但上颌窦里的情况比较麻烦,继发感染并不少见。
“那我这个囊肿需要手术吗?不检查都不知道,一点症状也没有。”看得出来,老李还是有点紧张。
“当然,这个囊肿是否手术切除,决定权在你。”我详细和他一起权衡利弊。
大多数上颌窦囊肿如果不大,没有产生局部压迫症状,可以观察随访,并不一定要手术。但如果后续有种植牙的需求的话,为了避免继发损伤和感染,导致种牙失败,则建议在种牙前做一个微创手术,把囊肿切除。所以,如果老李想要种牙的话,先期在我们耳鼻咽喉科手术切除上颌窦囊肿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后来,老李在我们科手术治疗后,回到了口腔科,进行了种植牙手术。口腔科医生考虑到老李的牙槽骨骨量较少,给他先做了植骨,再二期种牙,做到了万无一失。
其实,临床上我们经常遇见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情况,患者生病时常是“跨学科”的,所以我们不同科室的医生也应该紧密合作,更好地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海上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