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阮 静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周 辉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期,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脑梗死与脑出血,中医内科又称之为中风。中风属于中医的急危重症,发病时常伴有突发意识昏迷、四肢活动不利等症状,而安宫牛黄丸因其独特的醒神开窍的作用让很多人认为家中常备安宫牛黄丸可保健康,平时口服即可预防中风发作,真是这样吗?事实上,安宫牛黄丸作为中成药的一种,与所有中成药及中草药的使用原则相同,都需要辨证论治。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中风,对症才是发挥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被誉为治疗“中风”的良药——安宫牛黄丸的出处、组方及功效。该药物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牛黄清心丸。后世清朝医家吴鞠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方进行加减化裁,创制了安宫牛黄丸,并将其写入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凉开三宝”之一,安宫牛黄丸历来被视为应对急危重症的首选药物,在治疗邪热内陷心包所致的高热、昏迷、谵语,以及各种脑损伤、脑疾患、肝昏迷、小儿重症肺炎等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安宫牛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牛黄、水牛角(原方为犀角,因保护野生动物已用替代品)、麝香等12味中药。其中,牛黄味苦性凉,具有清心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麝香香气浓烈,中医认为其辛香走窜,为开窍醒神的要药;水牛角味咸性寒,可解热毒。这三种药物合用,能发挥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的作用。此外,还有栀子、黄连、黄芩三味苦寒药物,以增强牛黄的清热解毒作用;冰片、郁金、雄黄则增强麝香的醒神力量;最后,加用朱砂、珍珠,并以金箔为衣,以镇心、定惊、安神。
其次,根据中医理论,中风被分为两大类八小类证型。按照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又根据不同的病机(风、火、痰、瘀、虚),分为风阳上扰、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阳闭、阴闭和脱证。其中,后三种属于病位更深、病情较重的中脏腑型;前五类属于病位较浅、病情较轻的中经络型。对于中风的急性期,实证多见,多为风火、痰热、血瘀证,应采取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清热通腑、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而恢复期则多见虚证,如气虚血瘀、阴虚阳亢,应益气活血、滋阴潜阳。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那么,大众对安宫牛黄丸的使用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1:将安宫牛黄丸作为预防中风的良药
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安宫牛黄丸是急救用药,非保健品,无症状时不能服用。安宫牛黄丸中大量使用药性峻烈的药物,适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风火上犯于脑、闭塞清窍的患者。此时只有峻剂猛攻才能帮助其尽早恢复神志。而当中风患者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时,再长期服用安宫牛黄丸会损伤正气,甚至加重病情。
误区2:认为所有中风病人都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治疗
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是中脏腑型中的阳闭证,不适用于所有中风病人。阳闭证患者表现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赤气粗、喉间痰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阳证、实证、热证。其他类型的中风患者均不适合使用安宫牛黄丸,如中风脱证患者(表现为肢寒畏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脉微欲绝)。
误区3:囤积安宫牛黄丸,认为时间越久疗效越好
不要盲目追求古董药。安宫牛黄丸是一种大蜜丸中成药,如果保管不当,一旦超过有效保质期,就可能发生霉变、变质或酸败等问题,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害处。因此,必须在药品的有效保质期内服用。
使用安宫牛黄丸一定要以知为度,中病即止,切勿将其作为日常保健药。古语有云:“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以药攻。”正确认识中风病的发病病因机制与相应的治法,了解药物的功效与适应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才是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张伟骏,黄燕.安宫牛黄丸治疗脑中风的现状概述[J].中成药,2015,37(9):2019-2022.
厍宇,郜峦.安宫牛黄丸在中风阳闭证中的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55-156.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8):933-942.
陈晓涵,付守强等.安宫牛黄丸源流考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6):1086-1088.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