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4年开年中国民营航天史上那一飞冲天的难忘时刻吗?
伴随着一个小胖子造型的火箭在海上成功发射,这个叫“引力一号”的火箭创造了一连串的纪录——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的民商运载火箭、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首个芯一级起飞不点火的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引力一号”突破了固体运载火箭原来最大约2吨运力的瓶颈,不仅支持百公斤级卫星的“一箭30星”,还可发射三四吨重量的小型货运飞船、超大型卫星等。通俗易懂地来讲,就是用“小身高”实现“大作用”,即用小型火箭的高度实现中型火箭的运载能力,且单位发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降低50%以上。
难以想象,这样的佳绩是一个由“90后”带领的成立仅3年的公司做出来的。团队中,那个被网友称为“中国版马斯克”“火箭男孩”的姚颂也因此走入大众视野。
姚颂
“火箭男孩”也曾经历挫折
和众多男孩一样,姚颂自幼年起,就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向往。但他与火箭结缘,并不是从读大学时开始的。
姚颂于1992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就成绩优异,2008年中考时免试直升长沙一中,2011年凭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大学期间曾前往斯坦福大学访学。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这个“高手如云”的顶尖学府,一直以来都是学霸的姚颂也经历过打击和磨砺。身边同学的优秀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光省高考状元就有3个,有的同学可以毫不费力地就能拿到数学满分,而他在270人的年级考试中拼尽全力也才排到第52名。不过,姚颂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且善于调整的劲儿,很快他就释然了,不再盲目与他人攀比,而是专注于寻找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
姚颂入学的2011年是清华电子系实施课程改革的第一年。从固体力学到量子力学,从通信系统到数字电路,本科生课程的学习范围非常宽泛。多方面知识基础的建立与融汇,为他之后的研究及创业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年下来,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3篇论文,并获得AMC大学生科研竞赛金牌,年级排名也上升到第八位。值得一提的是,他非常热衷参加社工活动。
2013年,姚颂担任清华电子系学生科协主席,并负责操办清华电子设计大赛。这场赛事在校园里的影响力仅次于“挑战杯”。为了让比赛更出彩,他大胆创新赛题,把传统的“小车碰撞”升级为刺激的“坦克大战”;为了扩大赛事覆盖面,他还积极联络其他在京高校共同参与,成功吸引了100多组选手报名。“办比赛时要顾全各种细节,这和做CEO很像,定方向、找投资、组团队,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段经历也为他日后从容应对创业面临的各种问题积攒了宝贵的经验。
大一下学期开始,姚颂就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能力——进入汪玉老师的实验室进行三维集成电路的研究。大二的时候,他又跟着老师投身深度学习加速方案的探索。2013年在硅谷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心中创业的小火苗,而此前在实验室积累的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未来创业的核心主题。
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跨界创业做“中国版马斯克”
2016年3月,24岁的姚颂与导师汪玉教授,以及清华校友韩松等人组建团队,联合成立深鉴科技,姚颂出任CEO。有意思的是,姚颂虽然被称为姚老板,但他却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创业之前,他们也经历过挫折,曾被投资机构拒绝了近50次,直到成功拿到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成立后,深鉴科技凭借学术优势,在业界迅速崭露头角。与之前被投资机构拒绝相反,成长中的深鉴科技和姚颂逐渐被资本市场追逐。深鉴科技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姚颂也入选“2017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但在2018年,公司发展向好的时候,姚颂和同伴做出了一个关键性决定——面对早期投资者赛灵思提出的收购请求,他们综合考虑公司业务、团队年龄、股东利益、市场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后选择接受。深鉴科技成为清华大学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以来第一家完成转化与回报闭环的企业。
第一次创业退出后,年仅26岁的姚颂并没有停止脚步。那几年,民营航天成为一个新兴创业机会,尤其在2019年星际荣耀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实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后,大家看到民营航天的可能性。
2020年前后,姚颂接触过大量商业航天项目。偶然间,一位出身于航天世家并准备在这一领域创业的同学找到姚颂,聊完之后,双方意犹未尽,对方便邀请他一起创业。“就好像瞌睡遇到枕头”,姚颂毫不犹豫再一次踏上创业征程。“我只觉得这是个值得干的事,假设没干成,我到了八九十岁,也绝对不会后悔,而且这件事情有全人类层面的共性价值。”他说。
2021年10月,29岁的姚颂将儿时造火箭的梦想照进现实,他加入东方空间,“跨界”担任联席CEO,成为国内商业火箭领域唯一具有科技企业创业经验的CEO。他的加入,为东方空间带来了更多资本市场的视野和商业化平衡。经过3年的打磨,姚颂及其团队攻克了火箭设计、制造、发射等环节的关键技术,经过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试验迭代,终于将“引力一号”射向太空。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商业航天市场与海外仍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23年中国共实施67次航天发射,其中研制发射商业卫星120颗。而SpaceX在2023年总计执行了92次入轨航天发射,其中“星链”卫星升空总数就达到5604颗。与“星舰”相比,“引力一号”没有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先进,但东方空间首次发射就取得了成功。
姚颂曾说自己在商业上的偶像是马斯克,外界也常将他们作对比。这既是对姚颂过往拼搏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路还很长,但值得去希冀。
来源: 我是科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