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周六)下午,佛山市同济小学的五楼综合室内,未来科技人才与机器人正在对话交流......
由佛山市科协和禅城区科协支持指导,季华实验室、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佛山市同济小学、佛山市蚕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科普快车进校园”暨“同济科普讲堂”(第四期)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季华实验室青年科学家臧玉嘉博士主讲《丰富多彩机器人世界》,吸引了同济小学、城南小学、石湾二小、铁军小学、建设小学、元甲小学、佛山一中、佛山二中、佛山三中、佛山四中、市十四中、华英中学、惠景中学、汾江中学、明德中英文学校、华财职校、桂城中学等90多名中小学校的师生、家长参加。
科技志愿者指引学员签到、就座
活动由同济小学309班的赖霖威同学主持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对于当前的中小学生并不陌生。但什么是机器人?如何让机器人执行命令?机器人会代替人类吗?这些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臧玉嘉博士的《丰富多彩机器人世界》中都有详细的解答。
臧博士从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解读了“什么是机器人”?自20世纪中叶以来,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臂到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演变,现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可以执行简单的物理任务,更具备了处理复杂情景的能力。
臧博士特别强调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他解释了如何通过数据训练,使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决策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这一过程不仅涉及传统的算法设计,还包含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前沿技术,允许机器人学习和适应环境,不断提高操作精度和智能水平。
课堂上,臧博士带领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双目测试”,与机器人互动游戏,让同学们体验了机器人的奇妙。还演示了简单的编程任务,操控简单的机器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指挥机器人完成执行任务。
臧博士还讲到机器人未来的应用前景。随着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深刻影响着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例如,在医疗领域,智能机器人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而在交通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也在不断推进。
现场的同学和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大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仅学习了有趣的机器人知识,感受了科技的魅力,还和亲子共同度过了有意义的周末。
张秀香,“同济科普讲堂”策划人之一,佛山市同济小学科学科组长、科学高级教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团队的杰出带头人,从事科技教育三十多年。她认为科学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她总结出小学生科技创新的“五步式”教学模式:
1.讲发明家故事;
2.介绍身边用品;
3.赞美奇思妙想;
4.鼓励动脑动手;
5.展示发明作品。
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科学创新。
长期以来,张老师几乎忘记了节假日,经常带领学生沉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在自然生态中考察,在农田中插秧,在实验室中忙碌。张老师身体力行,带着同学们不断的探索、发现,大胆去求证,认真实验,在各级各类型青少年创新科技比赛中获奖无数。
张老师谈到开创“同济科普讲堂”的初衷,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优秀的科技人才,从而丰富并充实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今后各学科的学习、工作中都能应用到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济科普讲堂”至今已举办四期,参加活动的老师、同学、家长越来越多,更有热心的科技工作者、义工家长、同学主动申请做志愿服务,精心准备每一场活动的开展。希望将来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家长走上讲堂,为同学们带来更多更有趣的各类科普知识,让“同济科普讲堂”成为师生们喜爱的品牌科普活动。
来源: 佛山市科技人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