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标志着马车时代的落幕和“机动时代”的到来。如今,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我国车企如何以领先技术实现“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近日,记者走进陕汽,揭秘重卡的“智造之道”。
“智慧工厂”展现中国速度
生产1辆新能源重卡需要多久?“不到5分钟。”这是陕汽新能源“智慧工厂”给出的答案。
“陕汽新能源智能制造工厂采用国内先进自动化制造设备,是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陕汽控股车架厂技术办主任王旸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车架厂展示看板包含了车架厂所有的展示内容,包括运营指标、部门指标、各个车间的管理状态、设备状态。“这样可以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车间的各项动态,提高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推进的水平。”王旸说。
据介绍,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的车架立库是国内首个引入智能立库作为重卡车架存储的立库。通过数字识别、孪生识别和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出入库无人管理。立库占地面积小,存储数量多,解决了重卡车架比较重、不好转运、不好排序的行业顽疾。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采访方供图
“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从物料配送到成品车组装的全程智能化升级。”陕汽控股汽车总装配厂高级业务副经理李璋靓说,自动化生产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智慧的车拥有聪明的“脑”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在驾驶员下发目的地以后,就能实现自主避障以及绕行。如此精准的智能驾驶,得益于它有着聪明的“脑”。
“陕汽从整车角度研发布局了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定位、智能决策及控制执行四大核心模块,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算法库,形成高速、港口、封闭园区以及环卫等多场景的自动驾驶核心方案。”陕汽控股汽车工程研究院自动驾驶产品经理田娜梅向记者介绍道。这些算法库里的智能算法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持,陕汽天行健平台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天行健系统。采访方供图
“车联网可以采集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情况包括车辆的行驶情况,对实时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比如观察司机的驾驶过程,提醒司机减少不良驾驶行为,降低驾驶时的风险情况。”陕西天行健车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畅明娟介绍说,天行健平台已经连接了110多万台商用车,其中包含牵引车、自卸车、专用车以及载货车等商用车。
技术革新让重卡“氢”装上路
随着重卡行业进入新能源、智能化、轻量化时代,重卡整车产品迎来重要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商用汽车和交通物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创新、需求升级、政策驱动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产业大变革,绿色低碳、智能化是商用汽车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刚说。
面对汽车产业智能化、新能源化发展的浪潮,陕汽布局了多元化的动力路线。“面向500km以内的全细分市场场景,正向开发了全系列新能源整车产品解决方案,覆盖了纯电动、混合动力的牵引车及自卸车,纯电动载货车、专用车及市政用车。面向500km以上长距离运输场景,研发了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整车解决方案。”在杨志刚看来,“氢能路线是未来长途运输的终极技术路线。”
电驱动桥。采访方供图
“‘电驱动桥’是新能源重卡的特色板块之一,它重点解决了电机散热和系统震动的问题,提升传动效率的同时,重量更轻。”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凯告诉记者,有了“电驱动桥”的减重和提效,重卡底盘也迎来了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相对于传统的新能源车,底盘一体化技术带来的电池电量增大了接近1.5倍。”德创未来旗下骐骥质行(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印介绍道,通过EMB技术以及电驱桥技术的应用,为整个底盘释放了大量的空间,通过这些释放的空间可以布置更大电量的电池。此外,全电转向技术可以确保固态底盘车更环保、转向系统更智能。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借助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重卡行业在向绿色智能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智慧组装后,重卡也能“氢”装上路、智慧出行,跑出科技新速度。
审核:
杨志刚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来源: 人民网科普-见证科技之路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