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在电梯的按键上,在人民币上,在电视遥控机上,在食品和药品的包装袋上注意到一些凸起的小点呢?可能很多人发现之后只是觉得凹凹凸凸的摸起来很有趣,但其实这些凸起的小点其实是“大有作为”的,它们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盲文。


人民币上的盲文

盲文也叫点字或凸字,是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法国人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于1824年创设了六点制盲文。布莱尔出生于法国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因意外而双目失明。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在家庭的支持下,布莱尔接受了基础的教育,并在巴黎皇家盲人学校继续深造。但对当时的盲人来说,阅读书籍、书写文字都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布莱尔意识到创造一种容易摸读和书写的盲文的必要性。一次偶然的机会,布莱尔在学校中接触到了一种专为夜间作战设计的叫“夜码”的情报书写系统,“夜码”就是利用凸点来传递和表示信息。于是布莱尔大受启发,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创制出了六点制盲文。

所谓六点制,就是有一个2×3的六点方阵,在方阵中用在不同位置凸起的点,表示不同的字符。由于他的贡献,国际上也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

为了方便记忆,在西文中,盲文用数字代表不同的点位:1代表上方最左边的点,2代表上方中间的点,3代表上方最右边的点,4代表下方最左边的点,5代表下方中间的点,6代表下方最右边的点。而中国的盲文基本是在他的盲文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声调使用的。

盲文是盲人学习文化知识的媒介,在盲人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盲人语言文字权益的核心。如同我们的汉字注音新方法《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之前,汉字注音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一样,我国盲文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变和发展。19世纪布莱尔盲文随着欧洲传教士传入了中国,当时外国传教士根据各地的语言特点创制了一些适用于当地的盲文方案。但由于方言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盲文各不相同,因此也就造成了交际障碍。

1952年,黄乃先生主持设计了《新盲字方案》(习惯上称为“现行盲文”)。这是一个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普通话为基础,以词为单位,采用分词连写规则的盲文方案。该方案规定“ 一般不标调,需要时才标调”。但我们知道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意思,就比如“水饺”和“睡觉”声韵都相同但声调不同,词语含义差距很大。没有声调的盲文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者猜调,这就造成了一定的交际障碍。

为了解决盲文的标调问题,后来黄乃先生又花费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全新的“汉语双拼盲文方案”。但推行一项新方案总是会遇到一些障碍:对于熟悉了“汉语现行盲文”的盲人而言,需要重新学习掌握新盲文。同时,双拼盲文对于低年级盲童而言,记忆学习负担较重。因此,双拼盲文在十所盲校推广试行后,遇到了很大困难,并没有真正推行起来,盲文的声调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进入信息化时代,没有声调的盲文也造成了计算机盲文自动处理困难,这为盲人群体融入信息化社会又增加了新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国于2018年推出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以保障盲人顺利进行信息交流。《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沿用了现行盲文的声韵调和标点符号,同时完善了现行盲文标调规则,规范了声调符号的用法。具有读音准确、省时省方、利于信息化等特点。这就使得盲文的使用有了更加规范的标准。

以我国国家通用盲文为例,首先我们先一起看一看盲文声母表,比如声母“b”是用左上方的第一二个点来表示,用数字标记点位即为12,“p”用左边一列的三个点与右上方第一个点表示,用数字标记为1234。其他的声母表示如下表中所示。

接下来是韵母表,同样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韵母“i”,是用左边中间的点和右边最上方的点表示,用数字标记点位为24。再如汉语中一个比较独特的韵母“ǖ”,是由最下面两个点和右上方的一个点表示,用数字标记为346。我们可以在下面的表格中了解到其他的韵母表示。

汉语中独有的四种声调,分别可以用数字1、2、3和23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

以下是部分常用的标点符号表:

盲文的拼写也和汉语拼音一样,按照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依次拼写,比如:

第一个六点方阵代表声母,第二个方阵代表韵母,第三个表示声调。

此外方案中还对一些声母自成音节、韵母自成音节,特殊拼写,标调规则,省写规则,声母省写规则,分词连写规则等内容进行了统一规范。

盲文是盲人学习文化知识的媒介,在盲人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盲人语言文字权益的核心。盲文不仅能帮助视障者书写阅读、获得知识,更是帮助他们生活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更多的盲文标识,我们相信会帮助视障者更好地生活。他们也许可以通过盲文了解到饼干的口味,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亦或是药品的保质期,他们可以通过盲文感受这个世界,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看来盲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不仅是视障者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消除贫穷和障碍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盲文也在不断发展,积极地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盲文打印机和盲文输入设备。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光亮的世界里,通过盲文这一文字体系,为视障群体们点亮一盏文字之光。

作者:王可君

编辑:徐一之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盲文各符号介绍截自《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本文仅用于免费公益宣传,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盲文(2016),《小学科学》第2期。

2. 《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018)。

3. 钟经华(2018)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第6期。

4. 钟经华、耿楠、阎嘉、关忠、李妍(2023)汉语盲文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第3期。

5. 中国残联教就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盲人协会、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2018)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保障残疾人语言文字权利,《现代特殊教育》第15期。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