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不仅是一枚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火箭,而且是一个“高轨新兵”,是我国载人空间站的“货运专列”。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约53.1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5吨。
作为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长七火箭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采取严格的防风、防水、防盐雾措施,转场时能够抵抗八级大风,可在中雨条件下发射。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身上有很多“新标签”,一是八大系统:结构、发动机、增压输送控制、测量、总控网、动力测控、发射支持;二是六大全新:新动力、新布局、新环境、新结构、新体制、新测发;三是绿色环保: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工艺;四是冗余设计 一流可靠;五是国内首个实现全数字化设计、生产、试验的运载火箭。
2024年11月1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入太空。这也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规划中的首次“人船先行,货船后行”。为确保航天员在轨生活以及空间站正常运行,长七不辱使命,再次稳稳出征。
作为天舟货运飞船的“专车”,长七火箭搭建了一条天地运输走廊。为适应飞船与空间站的快速交会对接,长七火箭需要拥有零窗口或窄窗口点火能力。为此,长七火箭团队做了大量预案确保发射当日流程的顺利进行。在2分钟窄窗口之内,火箭可以依靠运载能力余量自动修正轨道,保障高精度入轨,为快速交会对接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文昌发射场,高温、高湿、高盐雾的自然环境给火箭电气系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面对特殊自然环境,长七火箭团队提出“新三垂”测试发射方案,使火箭在进入发射区后,仅需进行简单的功能测试,即可迅速进入发射状态,有效解决了在自然环境设计与防护技术上的难题,也让长七火箭成为中国发射区占位时间最短的运载火箭。
自2016年6月首飞至今,长七火箭已实现9战9捷,圆满完成了8次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发射任务。
(作者:高洁、王乐天 把关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陈海鹏)
来源: 中国航天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