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舒义、望乡

中药治脑出血有效吗?《柳叶刀》发表最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如何科学评价中药的疗效,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11月3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的一项临床研究,采用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法,来评估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方”(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的疗效。结果表明,“中风醒脑方”对中度至重度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生存率或生活质量没有显著改善,效果和安慰剂并无差别。这是中药在脑出血治疗领域规模最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中风醒脑液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官网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是卒中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每年夺走近340万人的生命健康。“中风醒脑方”是国医大师陈绍宏教授验方制成的中药医院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急性脑出血治疗超过20年。为了验证“中风醒脑方”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历时三年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其中,“双盲”是指研究者和参与者均无法知晓所服用的是试验药物还是安慰剂,这种设计确保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此次研究涵盖了中国12个省市的26家医院,共纳入16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按照1:1比例被随机分配到试验药物组或安慰剂组,每8小时口服33 mL“中风醒脑方”口服液或安慰剂(吞咽受损患者改为每6小时通过鼻胃管给药25 mL),治疗持续28天。安慰剂与“中风醒脑方”在外观、气味、味道等方面一致,参与者无法分辨两者。最终从1641名参与者(试验组815名,安慰剂组826名)获得了主要结局数据。研究团队重点考察患者90天的功能性结局(Utility-weighted mRS, UW-mRS),同时关注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生存率、健康生活质量(EQ-5D)及180天随访情况。

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在90天UW-mRS的平均值上所差无几,一组是0.44,另一组也是0.44,各项敏感性分析结果均一致。在预设的亚组分析中,脑出血量超过15ml和脑叶出血的患者群体显示出潜在的获益信号。但亚组内样本量较小,研究者认为其不足以支撑结论。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在严重不良事件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过,试验组腹泻发生率达10.6%,高于安慰剂组的6.5%。

总的来说,这项试验表明,“中风醒脑方”不能显著改善中重度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生存率或生活质量,但证实了其相对安全。论文作者、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宋莉莉教授表示:“第一步是确立科学的方法,我认为目前的结果是符合预期的。”研究强调,需要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现有疗法的有效性,包括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

全球超8亿成年人患糖尿病,一半以上未接受治疗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柳叶刀》当日上线的一篇报告指出,全球目前有8亿多糖尿病患者,在过去三十年翻了两番,其中超过一半人没有接受治疗。

这项研究由世界卫生组织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合作组织”合作完成,是首次对糖尿病发病率和治疗覆盖率的趋势进行的全球性分析,其依据的数据来自1000多项研究,覆盖了全球超过1.4亿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人群。

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2年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7%上升到14%。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增幅最大,这些国家的糖尿病发病率飙升,但治疗普及率却一直很低。这一趋势导致了严重的全球不平等:到2022年,全球近4.5亿30岁及以上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仍未得到治疗,约占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9%。这标志着自1990年以来未得到治疗的人数增加了3.5倍。在这些未接受治疗的成年人中,9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糖尿病发病率的巨大差异,在东南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20%。这两个地区以及非洲地区的糖尿病治疗覆盖率最低,每10名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不到4人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控制糖尿病流行。他表示,要制定支持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政策,并且建立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卫生系统。

敲掉两个基因让番茄更甜,个头不变

现代番茄育种关注产量和抗病性,而在风味方面侧重不足。许多人抱怨“番茄越来越没有番茄味了”。糖含量是影响“番茄味”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消费者更喜欢偏甜的番茄。但高糖含量与硕大果实不可兼得,现有番茄商业品种,尤其是大果番茄中糖含量普遍偏低。

11月14日发表于Nature的一项研究有望改善这个问题:敲掉“糖刹车”基因CDPK27及其同源基因CDPK26,可使番茄果实糖含量增加高达30%,且不影响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该研究阐明了果实糖积累的调控机制,为解决番茄育种中兼顾品质和产量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番茄果实中的糖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的形式积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不断地以蔗糖形式运输至果实,再通过蔗糖合酶(Sucrose synthase,SUS)、转化酶(Invertase)等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从而使果实糖分不断积累。然而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糖含量并不会持续增加,尤其在果实转色后,糖含量反而会有些许的降低,但抑制果实糖分积累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新研究发现,CDPK27/26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量不断提高,可通过磷酸化蔗糖合酶SUS3促进其降解,从而抑制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中的积累。研究认为这很可能是为了确保种子后期的能量供应和正常发育。CDPK27/26基因编辑后的植株可显著提高SUS3蛋白的稳定性,并将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提高30%以上,且果实大小和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变化,成功解决了提高果实糖含量同时不影响果实大小的育种难题。

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糖型番茄中CDPK27的表达量普遍偏低,且启动子区域有一个12个碱基的插入可被转录抑制因子RAV识别。然而,该12个碱基的插入位点与小果基因型位点高度连锁,在番茄驯化和改良过程中,由于过多选择了大果基因型,从而导致高糖位点的频率从野生番茄中的58.3%下降到现代大果番茄中的2.6%,这也是现代番茄品种风味劣化的直接原因。

因出版模式争议,这家知名期刊将失去影响因子

当地时间11月13日,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运营方、数据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宣布,将不再赋予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影响因子,但继续在Web of Science中收录其部分论文。

上个月,科睿唯安暂停收录eLife新发表的论文,理由是“期刊/平台的出版模式脱离了同行评审验证”。eLife自2023年1月31日起,采取了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所有论文一经送审,不论审稿意见如何,都将以“评审预印本”的形式发表,并附有eLife评估和审稿人意见,供读者免费阅读。换言之,投稿人将不再因为负面审稿意见而被拒稿。eLife评估在可靠性维度分为“卓越”、“引人注目”、“令人信服”、“可靠”、“不完善”或“不充分”。如果作者回应审稿意见而修改论文,eLife会发布论文的更新版本。

据Retraction Watch报道,科睿唯安发言人表示,如果eLife 提供的内容能剔除被认为“不完善”和“不足”的论文,那么其余论文将会被继续收录,eLife将部分编入ESCI索引。按照规定,部分内容被索引的期刊无法获得期刊影响因子或任何期刊层面的引用指标,因此eLife将不会在明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获得影响因子。

eLife发言人表示,期刊已在11月12日得知了这一决定,但尚未准备好对其作出回应。eLife在上个月的一份声明中称,“从来不想要”影响因子,因为影响因子“并不能说明任何单篇研究论文的质量”。发言人补充说,eLife模式的开放性“比由编辑做出决定而不必负责任的封闭系统更有利科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战略计划主管Bodo Stern认为,科睿唯安的决定阻碍了出版创新,不利于同行评审过程的透明化。

不过,期刊执行董事Damian Pattinson表示,期刊了解被索引收录的价值及其对作者的重要性。eLife前编辑Randy Schekman因反对新出版模式离开了编委会,他表示,许多机构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学术评价标准,与学者晋升考核直接挂钩;失去影响因子将劝退部分学者,导致投稿量下降,这会使依赖版面费收入的期刊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eLife“不发拒稿信”,就相当于让读者自行判断文章价值。但Schekman称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他认为编辑的决断能帮到读者:“谁有工夫(阅读这些内容)?我们被信息洪流淹没了。”

大象会淋浴,大象掐水管

许多动物都会使用工具,有些动物,例如新喀鸦(Corvus moneduloides),甚至会制造工具。而在11月8日发表于Current Biology的一项研究中,一头大象学会了用软管冲洗身体,另一头大象学会了从中作梗,把水流掐断。

大象喜欢通过“淋浴”降温,许多大象会用鼻子吸水,喷淋到身体上。但柏林动物园一头名叫玛丽的大象不走寻常路,她会用鼻子抓取软管,像使用淋浴喷头那样,对着身体来回冲洗。为了够到背部,她会抓住软管更远端,举过头顶来回挥动,让水喷洒到后面。就像人类中有“左撇子”,玛丽是“左鼻子”,她更喜欢将鼻子绕向左侧,用水管冲淋左侧身体的时间更长,约是冲淋右侧时间的两倍。奇怪的是,玛丽用鼻子吸水冲淋时习惯反了过来,更喜欢冲洗右侧身体。

玛丽是一头54岁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这一物种的平均圈养寿命为48年——她已经很老了。玛丽出生在野外,后来在多家动物园间辗转,因此尚不清楚这门洗澡技术是她的原创发明,还是从其他大象那里学来的成果。至少,动物园里的其他四头大象都没有类似的能力。

玛丽成为了研究人员瞩目的焦点,另一头12岁的年轻大象安查丽却对此并不感冒。实验开始几周后,她开始用鼻子扭动软管,掐断水流,打断玛丽的淋浴时光。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事实上,安查丽越来越频繁地“使坏”,而且越做越熟练,她还违背饲养员的一贯训练,踩住软管。研究人员开始相信,这或许并非无意的偶然,而是蓄意的破坏。研究认为,“淋浴”和“使坏”这两种行为,表明大象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是某种“洞察力”。

她用自己培养的病毒,成功治疗自己的癌症

贝娅塔·哈拉西(Beata Halassy)是名不幸罹患癌症的病毒学家。在Ⅲ期癌症复发,无法继续接受化疗后,她决定自己动手,采用溶瘤病毒疗法(OVT)对抗肿瘤。今年8月,哈拉西将自己抗癌的病例报告发表在Vaccines上——这项治疗策略成功帮助她阻止了肿瘤生长,改善了肿瘤的恶性状况。


贝娅塔·哈拉西 | Ivanka Popić

2016年,45岁的贝娅塔·哈拉西(Beata Halassy)确诊三阴性乳腺癌(TNBC),这是侵袭性最强、最凶险的乳腺癌亚型。她随后接受了常规的手术切除和化疗。但阴影挥之不去,继2018年第一次复发后,癌症在2020年第二次复发,哈拉西无法继续接受化疗。

作为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的病毒学家,哈拉西查阅了大量文献,决定尝试此前在乳腺癌中未经证实的溶瘤病毒疗法。

溶瘤病毒(OV)是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使用天然或经过基因修饰的病毒特异性感染、裂解肿瘤细胞,而对健康组织损伤较小。除了直接溶瘤作用外,溶瘤病毒还可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促进抗肿瘤免疫,是一种一石二鸟的策略。目前已有多种病毒被用作溶瘤病毒,但迄今为止,全球仅有4款溶瘤病毒药物获批上市,没有任何溶瘤病毒疗法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

哈拉西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溶瘤病毒——麻疹病毒和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这两种病毒都安全性良好,且已应用于相关临床试验,麻疹病毒曾试验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在同事帮助下,哈拉西将培养的病毒注射到肿瘤中,她的医生也在此期间协助监测,以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尝试初见成效:两个月的治疗过后,肿瘤体积大幅缩小,由硬变软,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此外,肿瘤的侵袭性边缘也出现消退,更容易通过手术切除。

对切除的肿瘤分析显示,肿瘤已完全被淋巴细胞浸润,这表明溶瘤病毒疗法发挥了预期作用,并激发了免疫系统攻击病毒和肿瘤细胞。手术后,哈拉西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曲妥珠单抗(一种抗癌药物)治疗。

哈拉西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段经历发表出来。但她收到了十几份期刊拒稿信——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该研究涉及自体实验。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法律和医学研究员Jacob Sherkow表示,问题不在于自体实验,而在于发表她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引来其他人盲目效仿——走投无路之际,癌症患者尤其容易尝试未经证实的疗法。论文也特别强调,使用溶瘤病毒进行治疗“不应成为首选方法”。

哈拉西认为不太可能有人会试图模仿她,因为这需要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2024年9月,她获得资助,研究用溶瘤病毒治疗家畜癌症。哈拉西的科研和人生都翻开了崭新一页。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来源: 返朴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